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新闻

青山常绿产业兴 ——临夏州造林绿化工作综述

 2018/04/17/ 15: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王睿君

青山常绿产业兴

——临夏州造林绿化工作综述

  又是一年好春景,河州大地绿意萌发。

  临夏州近年来紧扣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的目标,以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主题,强力推进生态绿化,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全州林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王睿君

  广泛动员 全民参与植树造林

  4月2日,记者在东乡县大树乡米家村看到,处处是撸起衣袖、挖坑植树、挥锹培土、用心浇灌的身影。临夏州103个单位3200多名干部职工及群众,在山头田地间植树造林、播撒绿意,成为春天里的一道风景。

  今年年初,临夏州在州委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林业建设做了全面安排部署,适时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临夏州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的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竞争优势。”

  临夏州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树种选择上,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选用当地优良乡土树种造林绿化。整地方式上,采用鱼鳞坑整地、水平台整地、带状整地等多种方式,既保证了造林密度,又保护了原生植被。造林模式上,实行小片纯林栽植、株间混交栽植、行间混交栽植、块状混交栽植等多种模式,以建立稳定的林分结构。

  截至4月8日,临夏州共完成营造林6.925万亩,其中生态林1.55万亩、经济林4.475万亩、补植补造0.9万亩;新建绿色通道148公里。

  科学规划 积极推进生态建设

  曾几何时,通往临夏州各村镇的路上漫天尘土。“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变这种境况,临夏州依托“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行绿化公司承包造林、专业队造林等方式,新建了一批荒山绿化工程。

  和政县大桦梁、广河县北山沿线、东乡县锁南镇毛毛村、临夏县尹集镇马九川和南塬乡小寨村、积石山县中咀岭金昌村、永靖县兰刘沿黄快速通道沿线、康乐县草滩乡那纳努村……昔日荒山换了新颜,一支支嫩苗争相吐绿。

  2017年,临夏州建成1000—3000亩造林点24个、3000亩以上造林点5个;建成以临夏县牦牛路、土折路、东乡县锁三路等为主的绿色通道;打造了以永靖县南滨河路、太极岛、康乐县胭脂湖公园、临夏市大夏河沿岸等为重点的城镇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加快生态屏障建设。

  临夏州落实行政技术双层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县制度,深入8县(市)开展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指导。州、县(市)两级林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林业建设第一线,设立田间课堂、创办示范点、集中培训、发放科技资料等积极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

  临夏州去年共完成人工造林32.11万亩,其中生态林18.76万亩,经济林13.35万亩;新育苗3.32万亩;新建绿色通道788.5公里;完成义务植树831.5万株;完成封山育林6.58万亩。

  提质增效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

  临夏州依托退耕还林和省级财政林果产业发展项目,把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油桃、软儿梨、啤特果、花椒、蛋皮核桃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品牌,共新建林果基地13.35万亩,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临夏县在北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高标准建成了以啤特果、软儿梨、油桃为重点的林果产业基地;和政县扶持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啤特果基地;永靖县在三塬镇建成了万亩花椒基地和千亩大樱桃基地;东乡县建成了3个千亩大接杏、啤特果和花椒基地;积石山县新建5个500亩以上的蛋皮核桃和啤特果基地……这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在加快荒山荒地的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拓宽了当地群众的致富渠道。

  与此同时,临夏州出台《临夏州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培育家庭林场、建设林业合作社、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和林权流转等工作,扶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

  截至目前,全州成立了8个林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309个,林权流转面积8.92万亩,林权抵押贷款达到11904万元,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典型7个,培训农民2.86万人次,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1916名,落实人员管护经费1532.8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