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新闻

精准脱贫的生动展现 舞台艺术的多彩呈现——临夏花儿歌舞剧《布楞沟的春天》在兰演出侧记

 2019/01/16/ 15:19 来源:民族日报

精准脱贫的生动展现 舞台艺术的多彩呈现

——临夏花儿歌舞剧《布楞沟的春天》在兰演出侧记

  本报记者 幸福

  “金凤凰展开花翅膀,驮来了五彩的霞光,我站在总书记走过的地方,阵阵暖流心中激荡。亲切的话语,微笑的脸庞,谆谆的嘱托响耳旁,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乡变成幸福庄,山间的大道已通畅,民族团结架起了连心的桥梁。校园里歌声朗,幸福的花儿漫山岗,新农村披彩妆,布楞沟今天变了模样……” 

  这是花儿歌舞剧《布楞沟的春天》的主题曲。 

  这里是临夏州东乡县布楞沟村,这里是总书记牵挂的地方,这里是脱贫攻坚的战场,这里是充满希望的地方。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绚丽的民族风情、强烈时代感的花儿歌舞剧《布楞沟的春天》入选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活动,于1月10日、11日晚在甘肃大剧院进行了两场展演,为观众送去花儿艺术的视觉盛宴。该剧紧扣脱贫攻坚主题,展现了我州绚丽多彩的人文魅力和各族群众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该剧在兰州演出期间,记者就该剧的编创、花儿歌舞剧的美学呈现,对剧组进行了采访。

  花儿歌舞剧唱响时代赞歌

  州委书记杨元忠要求编创花儿歌舞剧《布楞沟的春天》,州民族歌舞剧团接到任务后,组织编剧、导演程军山与编创人员着手编写剧本,前后10多次驻村体验生活,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东乡县五六个乡镇、30多个村。程军山体会最深的是,艺术离开根植的生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码碟子重上菜,看土专家的能耐。”程军山说,“我们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不是这样一次机会,我们对自己还不够自信,对自己的编创水平底气不足,也不知道蕴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创作能力究竟有多大。”州委书记杨元忠对花儿歌舞剧寄予厚望,对编创构思立意和表演艺术等,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要求充分运用舞台艺术表现力,生动地表现脱贫攻坚这一主题,来展现临夏这片奋进的土地。最终,一个月内如期完成了剧本编创。 

  根据州上要求,州民族歌舞剧团整合编导、演员资源,赴布楞沟村体验生活,寻找并汲取艺术灵感。“艺术的生动细节展现,必须要有生活的气息。剧中人物形象都在临夏,每个形象都能对号入座,都能找到生活原型出处,每段感人的故事都有迹可循。反复排演打磨,不断修改和完善,演绎做到精益求精。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展现是剧组演职人员最终的追求。”以前的贫穷与现在的脱贫,在舞台上的艺术展现,让程军山感触最深的是,以前群众增收靠外出打工,现在可以就地创业,艺术如何表现这一步变化,编剧花费很多时间去改,努力进行尝试。 

  《布楞沟的春天》将宏大的时代叙事与微观叙述有机结合,通过舞台艺术写意与生活气息相结合,让多元文化及临夏自然风光融入舞台,体现艺术植根于生活的创作理念。同时,该剧也突破了传统花儿歌舞剧的模式,为花儿剧的创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该剧舞蹈总监、国家一级导演芦家驹说:“全场12段舞蹈,贯穿全剧起始,歌舞珠联璧合,就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每一场演绎。”该剧舞美设计总监、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马旭东说:“在舞美设计方面,我们动了心思,通过舞蹈丰富剧情,更好地呈现舞台艺术。洮河送别杏花舞、测绘舞、擀毡舞、绵羊舞、植树舞、绣花舞、宴席舞等场面,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呈现艺术生活和生产场景,赋予舞台剧以造型、音乐综合审美效果,结构贯穿全剧,洗练、流畅的歌舞,给人视觉和听觉享受。”

  该剧音乐总监、作曲李海魂说:“花儿歌舞剧《布楞沟的春天》运用4首原汁原味的传统河州花儿,在借鉴河州花儿、河州小调、河州贤孝、河州平弦的基础上,经过创新实践提炼,突出艺术性和时代性,将多种艺术元素糅合,形成全剧12段舞蹈音乐,44段唱腔。创新出彩,唯有创新,让音乐赋予全剧以视觉和听觉冲击力来打动观众。”从序幕曲到尾声,紧扣时代脉搏,轻松明快,激越动听。

  花儿歌舞艺术多形式呈现

  绚丽多彩的临夏花儿歌舞剧,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剧种,自1965年临夏州文工团编创《试刀面》第一次将花儿歌舞剧搬上舞台,迄今已有近半个世纪。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临夏花儿歌舞剧发展到如今的《布楞沟的春天》这部精品剧作的问世,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布楞沟村村民对翻天覆地变化的喜悦心情,是该剧的艺术思想精髓。剧组通过实地采风,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来布楞沟村后东乡族群众的精神变化。经过反复揣摩,再三推敲,以花儿基本调式,利用现代音乐的和声、节奏、渲染力等创作,使花儿剧紧跟时代美学意趣,感情真挚饱满,艺术演绎拿捏到位,使观众听得懂、看得明白。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原生态的花儿、花儿剧在表演、唱词、旋律等方面的创新,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该剧在剧本、音乐、舞美等方面精打细磨,力求思想更加精深、表演更加精湛、设计更加精巧。在演出模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突破,最大的突破在音乐、语言和舞蹈方面,让原生态花儿更加通俗易懂;改变以往的民族舞蹈,将现代舞融入剧中,让舞台更加绚丽多彩。综合艺术呈现使服装、布景、灯光、音响等充分融合。同时,此次参演阵容也是空前的,在场演员近一百多人,融合说唱、音舞等表演形式,绚丽的灯光、LED大屏与3D投影配合,场面壮观,缤纷炫目。

  台词对白及吟诵唱段,朗朗上口,拓展了花儿歌舞剧的艺术表现空间,增强文化底蕴和感染力。如河州花儿吸收现代歌剧元素,使舞台语言更加丰富,在保留临夏方言的同时用普通话表现,通过音乐歌舞和演员表演,增加身临其境的剧场效果。运用独唱和对唱、联唱来展现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神追求,对党和政府帮扶恩情的感激,通过剧情活灵活现地得以展现。

  一幕幕典型化的艺术细节展现,为全剧注入了一个个惊艳的亮点。

  现实题材剧与艺术完美结合

  此次通过参加全省展演,该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审美层次。用优美的花儿歌舞剧展现时代主题,题材视角新颖,文化品味深厚,不仅拓宽了花儿歌舞剧题材的范围,创造性地运用哑剧的表演技巧。创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塑造花儿歌舞剧。如马有素和马英莎洮河送别,难分难舍的夫妻情、打工返乡时的宴席曲,表现母子情深、乡里乡亲的生活场景;帮扶工作队魏明和村支书韩福祥,老阿爷手捧的火壶,贯穿全剧的道具,表现了东乡群众对水的渴望之情,剧中人物老阿爷、马有素的母亲、马海艳和尕黑娃,对人物性格的深情演绎,给观众带来惊喜。演员何龙、李得盛、王娟、石坚、马晓明、何延琴、石光林、马路曼等,表演到位,演活了各自担任的角色。

  传承花儿传统唱腔艺术,吸收借鉴现代歌舞剧元素,艺术突破与创新,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表现历史与时代变迁时,舞美设计多时空画面,情景剧交融的舞台场景;精湛的唱腔艺术和绚丽缤纷的歌舞艺术呈现,生活原型和艺术形式创新,在语言、唱腔、器乐、服装、道具、舞美等方面完美结合,活色生香,演绎出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临夏脱贫故事。

  此次“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搭建的艺术交流平台,为构建甘肃文化大省、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对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临夏花儿歌舞剧走得更远,花儿歌舞剧之花一定会开放得更加灿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