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康乐县

鸣关村:村民晒着太阳把钱赚

 2019/04/04/ 09:19 来源:民族日报

鸣关村:村民晒着太阳把钱赚 

本报记者 郭慧霞 黎元军

村干部入户让村民了解光伏发电项目收益情况

  近日,记者来到康乐县鸣鹿乡鸣关村,沿着通村公路一路前行,放眼望去,一侧山坡上一排排太阳能光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个建成运行的光伏电站,是鸣关村脱贫的新希望,成片的光伏电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折算后成为鸣关村集体和贫困户实实在在的收入。 

  鸣关村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自然资源匮乏,土质环境较差,一直苦于找不到好产业的村民,大多只能依靠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为生。为了改变鸣关村这一现状,康乐县决定依托国家光伏电力扶贫政策,将利润高、风险小、收益时间长的光伏扶贫项目作为突破口。 

  节能环保、收益稳定、不占用耕地就能创造利润……康乐县想要发展光伏发电的思路与结对帮扶的厦门市同安区一拍即合。 

  有了国家政策,也有厦门帮扶资金和县级专项扶贫资金的支持。把这些资金以村民的名义入股光伏发电项目,每户2万元。这样,发电站的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占地47亩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于去年12月底建成。 

  据了解,鸣关村联村电站装机规模为2506千瓦,总投资1316万元,是一处以“飞地”联村共建、露天荒坡双立柱模式建设的光伏电站,可带动鸣鹿乡鸣关村、拔字沟村、东沟门村、胡麻沟村4个村的3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截止3月31日,该电站已并网发电57.6万度。

  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明向记者介绍,在光伏发电效益分配上,村里采取“一户一股、按股分红”的模式,将发电所得效益更大程度让利于民,让贫困户在不投入资金、劳动力的前提下坐享“阳光收入”。 

  “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操作简单,且收入稳定,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全村共有110户村民参与入股,其中有13户贫困户,他们年均可增收3000元左右。”刘建明说道。

  然而,2018年中旬鸣关村在全村推广光伏发电项目时却并不顺利,“当时大家都不了解这个项目,支持的村民很少。”回忆起项目推广的过程,刘建明记忆犹新,在村干部入户调查时,村民们都有疑惑:光伏发电是什么?入了股真的能挣到钱吗?

  42岁的曾小英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家里只有他和哥哥曾福英两人。由于曾福英身体患疾丧失劳动能力,两人靠播种12亩土地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年收入仅几千元钱,生活颇为窘迫。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鸣关村将其纳入光伏发电首批扶贫对象。

  接到消息时,曾小英却有些犹豫,他也担忧这个项目的收入问题。“后来听村干部给我们详细解释入股的好处,几块板子搁在那,不用管就能发电挣钱,一年还有3000元左右的分红,可以收入20年左右,这对我家来说是个大好事。”仔细考虑后,曾小英签了入股协议。

  光伏电站不仅给贫困家庭带来了增收“大礼包”,还为集体经济创造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据康乐县发改局光伏办副主任舒福强介绍,发电站的部分收益也将用于改善村子基础设施和发展其他扶贫产业。村级光伏电站的建成,收益超过20年,这将有效解决鸣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带动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增收。同时,光伏发电站可吸纳当地贫困户就近务工,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像鸣关村一样,康乐县还有24个贫困村正将随处可见的太阳光变身成为村民取之不竭的“摇钱树”。2018年以来,该县建成了扶贫村级光伏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1.6万千瓦,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厦门同安区投资2297万元,覆盖全县8个乡镇的2297户贫困户。

  这条通过光伏入村入户、巧借闲地“借光”发电的绿色环保扶贫之路变“输血”为“造血”,让“光”与“农”碰出效益,让康乐县更多的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因光伏扶贫而获益。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