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市

临夏:马春秀的流金岁月

 2019/05/08/ 17:32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刘刚林

马春秀的流金岁月

  本报记者 刘刚林

  过去的南门城楼如今成为车水马龙的街道,折桥镇大片农舍田地变成了繁华的新城区,城内崎岖不平、狭窄破旧的小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临夏市74岁回族老人马春秀是一名社区退休工作者,说起对临夏的老印象,老人记忆的“闸门”仿佛一下子打开了,那些已经不存在的老地名、老建筑都能随口而出。 

  马春秀出生于1945年,在她4岁那年的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如今,新中国迎来了70周岁的生日。回首过去、看看现在,马春秀的心总会似潮水般涌动翻滚…… 

  4月16日,记者在临夏市公路段家属院见到了马春秀,她精神矍铄。回首以往的岁月,老人历历在目。马春秀经历过食不果腹、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艰苦岁月。在她的记忆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兄妹4人吃饭抢着吃,一床被子扯着盖,一身衣服谁出门就给谁穿,父母脸上很难见到笑容。“土地改革后,地主家的房屋、田地、各种生活用品都分给了我们。这些刺绣就是当时给我们分的,我至今还保留着,就是想给后人们看看。”马春秀说着便从箱子里拿出了一个装有肚兜、腰带、枕边等刺绣作品的袋子。 

  在她的印象中最深刻的当属“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的日子。“以前,买米买油都要票,粮票、肉票、布票等都是公家统一发放,每家每户按人头领票,还吃不饱肚子。”马春秀说道,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物资极度匮乏,人们买东西只能凭票购买。如今,吃着好吃的,穿着新衣服,用着各种高科技产品,这样的好日子,当时想都想象不出来。 

  后来,马春秀的人生有了转折,她进入居委会工作,一干就是34年。“1975年7月1日,是我正式入党的日子,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一天。”马春秀说道,也是那天,她成为居委会的主任。 

  “公章腰里别,盖章家里找”——她如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刚到居委会工作的时候,没有办公场所,每天拿着一个装有便函和公章的布袋走街串巷。“以前没有社区的叫法,就是居委会。没有办公场所和电话,更没有自行车,多远的路都是走着去,有重要的事告知群众,要挨门挨户地去通知。”马春秀说道。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我国经济社会开始飞速发展,群众生活日益富足。“临夏市的变化也是从那时开始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变化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快。”说到此处时,老人更显得精神了。

  由于头脑灵活、肯吃苦,改革开放后,很多八坊群众南下北上,走出去做生意,大家的日子也逐渐有了好转。马春秀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党的政策好,加上做生意的人多,中国第一家民办股份制银行在临夏成立,也有了费孝通先生‘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说法。”

  随着改革开放,居委会的管理体制、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2004年,居委会变更为社区,马春秀也退了下来,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群有文化的年轻人,居委会也改名叫前河沿社区。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带动了整个社区服务水平的提档升级。“年轻人有文化,还很有想法,操作着电脑、在社区微信群里发着微信,就把各种惠民政策发给群众了,提高了社区工作的效率。”马春秀说。

  社区发展,反映着人们生活变化的细节。走进前河沿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服务柜台上挂着医疗卫生、党建工作等标牌,每一个标牌对应一个服务窗口,让老百姓一目了然,方便了群众办事。最让马春秀没想到的是以前“办公”的地方如今成了旅游景点——八坊十三巷。“我现在还经常去八坊十三巷转转。”马春秀说道。

  在马春秀的记忆里,至少搬了六次家,但每一次搬迁,都会有变化。从开始的没房子,到后来漏风漏雨的土坯房,再到后来的红砖房,直到现在的楼房。“以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现在,不仅如此,路宽了,楼高了,环境美了,这是我们过去做梦都梦不到的。”谈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变迁和发展,马春秀感慨万千地说。从建国到现在,临夏市交通天差地别,现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出门油路、抬脚上车。采访中,临夏市的巨大变化,让马春秀简直“不敢想”,一次次地感慨“变化砝码得很!”

  “幸福的生活来了,这是新中国的春风吹来的!”现在,马春秀喜欢读报看新闻,翻看以前的旧物旧照,品味过去的故事,享受现在的生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