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永靖县

罗川村的“因地制宜”

 2019/05/21/ 16:01 来源:民族日报

罗川村的“因地制宜” 

本报记者 张姝

图为游客在休闲园内采摘绿色蔬菜。

  滔滔黄河穿过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大坝,向西奔腾而去,奔流5里后,突然折转向北,身后留下了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片土地因形似八卦太极,因而被称为太极村;又因村里罗姓人居多,又叫罗川村。 

  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推进,罗川村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非贫困村,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成为罗川村的一道发展难题。 

  为此,罗川村村委会积极探索农村“三变”发展新模式,有偿流转位于南滨河路的本村13户村民的8亩耕地,建成了一处可以销售花卉和蔬菜水果的小型市场,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 

  “我们这里正好处在‘黄河第一水车’和‘黄河花堤’两大景点之间,今年,郁金香盛开的时候,来我们这里买花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刘家峡花鸟鱼市场的马老板说到此处,笑得合不拢嘴。

  除此之外,罗川村与永靖县家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流转土地近32亩,建成了罗川台家祥农业休闲园。该休闲园负责人董军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既是一个绿色生态停车场,又种植了白日草、碧桃、红叶梨、樱桃等经济林果,两个大棚内也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游客可以直接进棚采摘,我们负责加工后端上桌,让游客亲近自然的同时,品尝到真正的绿色食品”。 

  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罗川村成立了永靖县亿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入股合作社资金和配股资金投入甘肃西域金都有限公司,从而进行保底分红。甘肃西域金都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喜对记者说:“我也是罗川村人,现在我们采取这种‘互联网+农业+旅游’的电商销售模式,已给多家农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罗川村内,折达路、县城至三塬二级公路横穿而过。旅游景点罗家洞寺坐落其中,良好的区位优势也为传统的蔬菜大棚种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罗川村共有612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大棚,近几年在郁金香花期时间段内,来罗川村采摘草莓和小西红柿的游客呈几何倍数增长。罗川村村委会文书罗仕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是郁金香旅游旺季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一个大棚就能卖到3万多块钱。形成了集休闲观光、田园采摘、品农家美食、洗车服务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游。

  当然,拥有“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眼前珊瑚树,尔当此处留”的罗川村,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清末民初时,驰名陇上的书法名家罗锦山就生活于此。

  在新型城镇化浪潮中,罗川村的村民们也不忘保护民间习俗和保留记载历史的老物件,让独特的乡愁文化得以延续,除了春节期间组织秧歌队进行社火表演外,2016年就在罗川村一座普通的农村庭院里成立了罗川村乡村记忆馆。

  “老碾、耧车不能丢,这可是我们困难时期生活的见证,留个念想呢。”罗川村五社村民罗发田老人说,他没事时,就领着小孙子来记忆馆走走看看,有时走到老物件前会忍不住伸手抚摸一下,回忆一下过去的生活。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些老的、传统的物品和资料,不仅是对乡村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回忆,更能让人忆苦思甜,让年轻一代能够借此了解村情民俗,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罗川村村支部书记罗宏康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