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市

【脱贫攻坚奔小康】小手艺带出脱贫路———临夏市枹罕镇江牌村扶贫车间见闻

 2019/07/05/ 15:2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脱贫攻坚奔小康】小手艺带出脱贫路

———临夏市枹罕镇江牌村扶贫车间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夏日的清晨,临夏市枹罕镇田野上的薄雾还未散去,太阳已升起。

  “要听幼儿园阿姨的话,妈妈下班来接你。”马家庄村村民杜鹃花像往常一样,送小儿子阳阳进了江牌村幼儿园的大门。

  转过两个巷道,杜鹃花准时来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江牌村新平制香厂。她一边和早来的同事打着招呼,一边熟练地打开机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婆婆患病在家,两个孩子又正在读书,自己不但要照顾一家老小,还要照看家里的3亩多玉米……像杜鹃花这样的农村家庭,即使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也远远不够生活。

  不曾想,依靠邻村办起的扶贫车间,杜鹃花不仅在家门口有了每月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还过上了按时上下班、接送小孩的“城里生活”。

  “这几箱是我们厂里销量最好的‘芭兰香’,装好就要发给陇南客户了。”杜鹃花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扎捆、装箱。每装一箱,她就能从中获得25元的工资,以她现在的熟练度,一天轻轻松松完成三四箱的扎装毫不费事。

  “不要着急,慢慢来。”车间的另一边,48岁的制香厂负责人王新平正在耐心地培训新入厂的工人。王新平的家里,从祖辈开始就是附近小有名气的制香作坊,传到他手中时,小作坊一年能有20万元左右的产值。虽然谈不上什么规模,但凭着祖上留下的手艺,王新平的日子倒也过得殷实。

  “你有这样一把好手艺,要是能发挥作用,带动大伙儿一起致富就更有意义了。”脱贫攻坚开始后,帮扶干部的一席话,让王新平有了新的打算。

  一开始,为了帮助贫困群众,王新平尽可能地把上门找工作的村民都留下来。为了方便大家,他的厂子上班没有固定时间,村民忙完家务,随时可以去上班。人越来越多,产量上去了,销路却打不开,一年忙到头,厂子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少。大伙儿干活都不含糊,辞退谁都说不过去,可厂子分明养不起这么多人——一片好心让王新平陷入两难。

  “产业扶贫,并不是搞慈善。”王新平四处考察后意识到,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够有能力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看清了路子,干起来就没那么难了。王新平带着工人前往外地学习经验、拓展市场,尝试着在网上开起了网店和微店。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产品,厂里的销路越来越广。2017年,新平制香厂的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厂里的工人也由最早的十几名增加到了70多名。

  打造一份健康的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王新平的香厂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2018年,依托东西扶贫协作,厦门市思明区投资54万元用于香厂扩大生产规模,新平制香厂也正式变成了江牌村扶贫车间。

  “这笔投资非常及时,不但让我们重新整备了厂区,还能多招一些工人就业。”车间主任马成芳指着厂区一排刚刚粉刷过的新厂房说,去年厂里的香氛产品已经远销到全国各地。今年,厂里还打算探索一下中高端市场,研制一些沉香、香水等新产品,并结合临夏州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工一些旅游文创纪念品。

  “一天加工八九万支香,一根1厘3,每天就是100元的收入。”虽然听不懂厂里这些新规划,但村民杨尕红心里清楚,只要厂子有发展,自己就不愁没活儿干。

  机器轰鸣声中,站在江牌村扶贫车间的大院里,看着一袋袋原材料,通过一道道工序,从工人手中制成各式各样的香氛制品,空气中弥漫着美好生活的香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