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市

折桥湾:农家乐带活乡村旅游

 2019/07/26/ 16:48 来源:民族日报

折桥湾:农家乐带活乡村旅游 

本报记者 马琼洁 见习记者 周紫倩

  每到周末,在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的农家乐里,人们都会约上亲朋好友,或品尝农家菜,或欣赏乡村田园美景,放松心情,尽情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 

  作为临夏市的东大门,折桥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宜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折桥湾农家乐中的“爆炒草鸡”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折桥湾农家乐产业已初具规模,不仅打响了“折桥湾爆炒草鸡”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临夏市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更为折桥村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的门路。 

  “我们的爆炒草鸡卖得很好,开农家乐不到一年就还完了所有贷款。我特别庆幸当初开了农家乐,使我们一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玉忠农家院的老板马玉忠告诉记者。 

  马玉忠是折桥村的建档立卡户,看到村上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常年在外地饭馆打工的他,有了回家开农家乐的想法。2017年,他和家人商量后,用精准扶贫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15万元,顺利将自己家打造成农家乐。没想到,生意很好,不出一年,他就还清了所有贷款,还盈利不少。农家乐让他们一家尝到了甜头,他继续尝试各种办法,推出免费赠送小吃等各种优惠活动,这让来他家农家乐的客人越来越多,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 

  农家乐带活农村经济。农家乐的发展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折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建一个支部,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群众”的党建新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到产业协会上,大力支持农家乐产业,形成了“党支部+协会+农家乐”基层党组织扶贫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到产业优势中,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扶贫的新路子。截至目前,折桥村共有农家乐108家,解决折桥镇1000多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80人,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 

  “在我们村,之所以能开起这么多农家乐,是因为这些村民能利用自己现有的院子来赚钱,这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成本,农户也愿意在‘家里’赚钱。”折桥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荣告诉记者。 

  御香阁农家院老板马龙曾是该村的精准扶贫户,他对村上的农家乐经济观望了好几年,后来和妻子到朋友的农家乐帮忙学习了两年。“看到朋友的生意很好,加上村里也鼓励我开农家乐,帮我贷了精准扶贫贷款,我的农家乐也就顺利开起来了。从开业到现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就挣了4万元!”他高兴地说道。记者在御香阁农家院里看到,香喷喷的“爆炒草鸡”和临夏“四大名菜”(粉条炒肉、炕锅洋芋、虎皮辣子、酸辣白菜)端上了各个餐桌。据他介绍,来御香阁农家院的消费者,几乎每桌客人必点这几样菜,这也是折桥村农家乐吸引游客的招牌菜。 

  今年5月,随着临夏市乡村振兴金色草花节在折桥镇的盛大开幕,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来折桥镇观赏金色草花,品尝临夏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效带动了折桥村农家乐经济的整体发展。 

  农家乐发展起来了,如何留住游客,是马福荣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发展乡村旅游是我们村的重点工作,下一步,打算动员村民发展民宿,让所有来折桥的游客,吃完农家饭可以留下来,体验农家生活,进一步拉动农村经济。”马福荣近期一直做的工作,就是到农家乐业主和其他农户家中,商量将自家院子改建成吃住一体的农家乐,同时,发展一批路边民宿,带动全村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折桥村贫困率从2013年26.3%下降到现在的1.65%,这是脱贫攻坚带来的成效。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干净整洁的乡村院落、美味可口的特色美食……农家乐经济成就了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折桥村人。我们相信,折桥村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风景宜人的折桥湾农家乐。本报记者 史有东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