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和政县

家门口有了合作社

 2019/08/13/ 17:28 来源:民族日报

家门口有了合作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近日,一场雨把和政县新营镇三坪村易地搬迁点的一栋栋农家小院洗刷得干干净净。刚把院里的积水扫完,村民张华就把记者引进了新家。一进门,就看到客厅墙上贴满了奖状。 

  都是孙女在学校获的奖状。”今年60岁的张华满脸自豪地笑着说道,“娃娃爱学习,我们一定要多挣钱,供他们读书。” 

  如果在前两年,“要供孩子念完书”这句话,张华还很难轻松说出来。 

  那个时候,家里9口人挤在三坪村所在的妥巴湾山上的四间土坯房里,骑摩托去县城,一个来回也得1个多小时。家里种的小麦玉米勉强糊口,父子三人主要还是靠外出挖虫草挣点钱,日子紧紧巴巴,孙女刚上小学,念书念到什么时候还是未知数。 

  “儿子们没念过太多书,也没有技能,就跟着我去青海挖虫草,收入也不稳定,有时候还赔钱。”张华说道,“我现在年纪大了,打不了工,家里挣钱都得靠他们两个,一年挣得不如一年。” 

  对张华来说,生活的改变是从2018年他们搬到了政府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开始的。 

  搬下山,住新房,距离县城就10分钟,孙子上学不用翻山越岭,这样的好政策张华打心眼里高兴。可他担心,没有稳定收入,搬下去后家里人还是会过苦日子,孙子们以后的学费也会成问题。 

  当地政府在易地搬迁点建设规划之初,就已经将搬迁户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考虑在内,在搬迁点附近建成了拥有42座暖棚、可养殖300头牛的养殖小区。 

  “我们以三坪村为中心,将附近大沟村、闫蔡坪村、山城村的116户村民集中搬迁到地势较稳的河滩地区。要解决这么多户人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一定得充分考虑村民的意愿、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村里人大多有养殖传统,搞养殖是他们最放心的产业,所以我们决定建立养殖小区。”新营镇副镇长、三坪村包村干部杨延平告诉记者。 

  杨延平介绍,去年,养殖小区建成以后,村两委决定组织村民建成合作社。1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共筹资103.4万元,成立了和政县三坪村富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按照“民有村养”的方式,集中发展规模养殖。除了以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外,还可以以牛入股、以劳力入股。2019年3月,合作社为贫困户分红11.42万元,每户贫困户拿到了1000元到1800元不等的入股分红。 

  张华现在对家门口的这个合作社赞不绝口:“搬下来,不养牛还能拿到分红,如果养牛还能托管在养殖小区里,怎么都能挣钱。” 

  张华告诉记者,村里还组织他的两个儿子接受了技能培训,在外打工平均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村里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补贴。现在张华没有了后顾之忧,每天就是和妻子接送孙子上下学,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安心享受天伦之乐。 

  不光是搬迁户受益,住在离养殖小区不远的村民杨吉来思也在富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找到了工作。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大半年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勉强收入一万元。现在在家门口的合作社里养牛,一年就可以拿到3.5万元的劳务收入。跟着合作社发展,大家的生活都有奔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