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积石山

古镇盛开“团结花”

 2019/10/12/ 09:53 来源:民族日报

古镇盛开“团结花” 

本报记者 刘刚林见习记者 马子瑛

  在巍巍积石山下,滔滔黄河之岸,有一个风光俊秀、民风淳朴的古镇——大河家镇。它位于甘青两省交界处的黄河岸边,曾是唐蕃古道上重要的古渡口。在这片仅有5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保安、撒拉、东乡、回等8个民族的3.2万群众。新中国成立以来,全镇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奋进曲。近日,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大河家镇的克新民村。一股“新”风扑面而来:村口一块用砖瓦砌成的特色牌坊门映入眼帘,上面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两排红色大字更是夺目;水泥路从村口一直延伸到各家各户大门口,一座座漂亮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扇扇花雕大门彰显着群众幸福的生活。 

  “阿爷,你的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县上给的补助到账了吗?”10月4日,国庆长假期间,大河家镇包村干部、县住建局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一起,在3社村民董国兵家走访。65岁的董国兵家有10口人,是村里的第一批建档立卡户。他的两个儿子和儿媳接受县上的技能培训后,现在都在外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和老伴在家搞养殖。“这两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今年县上对外出务工3个月以上每人补助了500元,我家也有,党的惠民政策太好了!”董国兵感激地说。 

  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推动下,克新民村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团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抓民族团结进步就是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现在,‘村民知情大会’‘两户见面会’等在大河家镇已成常态化,我们经常引导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脱贫致富奔小康上来。”大河家镇党委书记马俊说。 

  2013年10月26日,一名群众被困在黄河中,出生于大河家镇四堡子村的民警韩英,不顾个人安危,在冰冷的河水中奋力救人。生死关头,他把生还的希望留给了被困群众,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民族团结之歌。 

  2018年8月2日,积石山县遭遇特大暴洪灾害,造成大河家镇大墩峡、刘集河、崔家峡等河水上涨、山体垮塌,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天,在康吊村救灾现场,镇长马雪俊和包村干部赵明栋发现村民索麻乃在水里捞木头,就及时跳进河道将其拉出。没过一会,河道边的房子被水冲倒,索麻乃躲过此劫。 

  这样的感人故事,在大河家镇还有很多,各族干部群众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共同奔走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 

  不外出务工就没有收入,出去的话老人和孩子没人照顾——多年来,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大河家镇周家村妇女马哈飞索。如今,马哈飞索和村里的8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叶之漫品牌服饰厂上班,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大河家镇支持发展前景良好的12家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三变”改革,建成叶之漫服装厂、陈家醋厂、大河家核桃酥厂、鹏鑫粮油厂等四家扶贫车间,解决了600余户贫困群众的就业。同时,全力组织协调完成旅游扶贫大通道、临大高速公路、黄河护岸工程等项目征地工作。目前,旅游扶贫大通道等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如今,大河家镇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民族荣辱与共、共建美好家园,携手谱写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篇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