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永靖县

“董乡”还在!——追记永靖县关山乡时任党委副书记、乡长董吉恩

 2019/11/01/ 15:0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睿君

  

  “如果不是意外,这两天‘董乡’就会到家里来。”王秀兰眼里噙着泪水,颤抖着双手端起茶缸说,“这些茶叶和冰糖还是‘董乡’上回来给我们拿的。”

  十多年前,王秀兰患上了白内障,由于拿不出钱治疗,病情一直被拖延。祸不单行,4年前,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儿子张新建,在驾驶三轮车时突遇车祸,致使颈椎严重受伤。“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儿子终于捡回一条命,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不能干重活。”王秀兰说。

  2017年4月,董吉恩第一次来到王秀兰家时看到,她家住在7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里,墙壁早已裂开一指宽的口子,每逢雨雪天气,家里床上就得铺满塑料布。

  “‘董乡’一进屋就说:‘你们放心,乡里一定会帮你们把房子修好,带老人把病看好。’”张新建对那次走访的情形记忆犹新。

  没过多久,包村干部送来了3万多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加上东拼西凑的4万元,张新建一家盖起了新房。

  2018年的春节,是王秀兰和张新建母子过得最高兴的一个春节,火炉里柴火噼啪作响,炕上暖意融融。“腊月二十九的下午,‘董乡’送来了瓜子、花生和对联。”王秀兰一边叹息,一边抹了把眼泪说,“‘董乡’连气都没喘匀就说,现在房子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把老人的病治好,今后你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春节过罢,董吉恩联系到省康复医院免费为王秀兰进行手术,并帮助她在县医院办理了慢病卡。最终,王秀兰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可惜‘董乡’却再也看不到了。”张新建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自1996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董吉恩似乎与“扶贫”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从杨塔乡政府到县扶贫办,再从临夏州扶贫办到关山乡政府,董吉恩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冲锋在扶贫第一线。很多人都说,他似乎生来就是干扶贫的。

  “从基层到机关再到基层,‘董乡’早都是扶贫方面的专家,他很清楚扶贫该怎么扶,群众该怎么帮。”和董吉恩“搭班子”,康玉敏总是很放心。

  在董吉恩和康玉敏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至2018年,关山乡共脱贫423户152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近52%下降至2018年的5.7%。

  去年,红楼村村民张强林一家顺利脱贫,他一直觉得,自己生活能有如此大的变化,离不开董吉恩的帮助。“如今,家里的羊已由当初的20只发展到现在的50多只。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可是却连一句谢谢都没来得及对‘董乡’说。”张强林叹息道。

  红楼村党支部书记张兆军至今也难以接受董吉恩“离开”的事实。“‘董乡’在走访入户之后还要来村委会指导工作,每次临走前,总不忘进厨房看看村干部的米面油够不够,肉和蔬菜能否供得上。”张兆军说,“我总觉得‘董乡’还会再回来,多么希望他再次出现在村委会啊。”

董吉恩(左二)实地查看百合种植情况。(本文图片为资料图 均由关山乡政府提供)

  

  “在县医院等救护车的时候,他还说乡上有很多工作没做完,到兰州输几天液就得赶紧回来。”董吉恩的妻子杨生贵说到这里,抑制不住情绪,掩面而泣。

  “他太忙了,自从2016年搬了新房子,他就没咋在家里的沙发上坐过。”从结婚那天起,杨生贵最盼望、最高兴的就是董吉恩能早点回家。

  可是董吉恩每次回家,都是因为要在县里办事“顺道”回去,睡一宿就又匆匆忙忙地出了门。

  2月2日下午,杨生贵收到董吉恩的信息——“今天儿子生日,咱们全家一起出去吃火锅。”短短一句话,字字饱含幸福,杨生贵激动不已,“一家人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吃顿饭了。”

  为了孩子,杨生贵偶尔也会抱怨,但从未吵过架。“我连跟他吵架的机会都没有。”杨生贵用手捂着眼睛,泪水一滴一滴地滑落在脸庞。

  早些时候,儿子因食物中毒被送进兰州的医院,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董吉恩才破天荒地请了5天假。“儿子情况稍有好转,他就回去上班了,留我一个人在医院。”杨生贵回忆说。

  2015年8月,一家三口总算有一次出去旅游的机会。尽管只是青海湖两日游,却足足让杨生贵和儿子开心了整个夏天。

  去年9月,儿子学校为高三年级学生举行“成人礼”活动。当董吉恩牵着高出他多半个头的儿子跨过“18岁成人门”时,儿子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力量。而今,这段“成人礼”视频,成了儿子最宝贵的记忆。

  “爸爸还没来得及看我考上大学,他再也不能和我分享我的快乐了。”父亲去世后,儿子哭了好久好久。

  “董乡”走了,留下太多的悲伤。

  当悲伤慢慢散去,人们发现,董吉恩爱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他把别人家的事都当自己的事来办,他和年轻同事谈心直到深夜,他把身上仅有的钱塞进困难群众的口袋,他从不厌烦村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正因为如此,在群众心里,那个真心为他们办事、解困的“董乡”,还在!那个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的“董乡”,还在!

  “如果有机会,我想亲口对‘董乡’说声谢谢,是他让我的孩子重返校园,顺利毕业。”朱家岭村村民王里年说。

  “如果有机会,我想再请‘董乡’到我家里来坐坐,这次一定要让他喝杯热茶再走。”红楼村村民张辉林说。

  “如果有来生,我还想跟‘董乡’做搭档,帮群众排忧解难。”康玉敏说。

  董吉恩走了,他微信头像里的百合花依旧绽放在蓝天下。他身后千千万万个扶贫干部,正夜以继日地奔赴在扶贫一线。

  【记者手记】

  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临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也是我省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发展,临夏州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2.5%降至2018年底的8.97%,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这可喜的成绩背后,是临夏州大批扶贫一线干部夜以继日的奋斗与努力。他们用热情帮扶着一户户困难群众,用激情创造一个个脱贫奇迹,用脚步丈量着贫困到小康的距离。

  记者在采访董吉恩的事迹时发现,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年迈的老人步行几十里地只为见他最后一面;村里的青年落下惋惜的泪水;乡镇的同事发出阵阵叹息……是什么让大家如此哀伤?是董吉恩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职责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他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即使磨破嘴、跑断腿,只要早日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他会觉得再苦再累,值!

  “董乡”,不简单是群众对董吉恩的称呼,更寄予群众的期待和重托,给了董吉恩担当和力量,这也激励着无数和董吉恩一样的扶贫干部,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投身于扶贫一线,奋力走好无愧于初心与使命的新时代长征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