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东乡县

帮扶带来新希望

 2019/11/12/ 17:51 来源:民族日报

帮扶带来新希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黝黑的皮肤,简单朴素的衣服,寡言少语。任凭怎样,都不会把这样的人和高楼大厦里西装革履、光鲜亮丽的银行职员联系在一起。 

  这样一帮人,他们是甘肃银行派驻东乡族自治县大树乡米家村、郑家村、南阳洼村和龙泉镇中岭村、那楞沟村5个村的帮扶干部。长期驻村,他们早已没了“白领”的模样,反倒有些“土气”。 

  也正是这几位有些“土气”的第一书记,扎根在这里,帮助这里的老百姓修建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产业,销售农产品,改造乡村风貌,给当地贫困老百姓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截至目前,甘肃银行为东乡县5个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1042万元,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22户,2018年末已有443户脱贫,今年的计划脱贫户已进入验收阶段。

  马一吉勒脱贫了

  “奖给2019年全州脱贫攻坚脱贫示范户”。这是临夏州委、州政府给今年脱贫的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村民马一吉勒颁发的奖牌。 

  马一吉勒能够脱贫,实属不易。

  妻子生病,大儿子车祸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孙子,小儿子年纪尚小。这些,足以压垮一个人。马一吉勒说,以前的日子太困难了,他渴望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甘肃银行开始帮扶大树乡南阳洼村时,马一吉勒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两只羊。 

  如何帮助这样一个家庭重拾生活的信心?了解了马一吉勒特殊的家庭情况后,甘肃银行给他贷了两万元低息贷款,帮助他建羊圈、买羊。正是有了这笔钱,经过两年的发展,2014年马一吉勒还清了贷款,家里养了40多只羊,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2015年,甘肃银行派驻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第一书记杨生荣到南阳洼村驻村后,经常去马一吉勒家。杨生荣看到,马一吉勒家的房子成了危房需要搬迁,小儿子长大了需要学点技术,两个孙子是孤儿可以申请领低保……杨生荣帮马一吉勒操心起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 

  在杨生荣的帮扶支持下,马一吉勒家的羊养得越来越多,后来还住进了新房子,建了新羊圈。“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帮扶干部,我不能等、不能靠,争取早日脱贫。”马一吉勒说。 

  杨生荣介绍,今年,甘肃银行还为南阳洼村捐资69.91万元,帮扶修建的养殖小区已于6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养殖小区可同时容纳600只羊、30头牛,解决了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规模发展养殖产业的实际困难。 

  今年马一吉勒光卖羊收入就达13000多元,日子越过越好。前不久,他主动申请脱贫,并且顺利通过了脱贫验收。 

  南阳洼村贫困率从2012年的94%下降到了今年的2.2%。这里越来越多和马一吉勒一样的贫困老百姓逐步实现脱贫,满怀信心地奔向小康。

  “只要你能考上大学,我们一定尽力支持!”

  米小龙遇到甘肃银行派驻东乡县大树乡米家村第一书记段俊文前,没有想过自己能有机会去兰州更好的学校接受更专业的培训,段俊文也没有想过自己对贫困户的责任心会帮助到那么多的贫困学生。

  今年上半年,段俊文到东乡县大树乡米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米忠海家走访时,米忠海正在上高二的儿子米小龙告诉段俊文,自己从小就喜欢美术,瞒着父亲报了美术特长班,但高考前专业培训的费用高昂,他们家根本无力支付。 

  同样是农村家庭出生的段俊文,知道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考上更好的大学,对这样一个贫困家庭意味着什么。

  他对米小龙说,“只要你能考上大学,我们一定尽力支持!”并开始向甘肃银行总行打报告,帮助米小龙申请资助。 

  米小龙的事引起甘肃银行党委高度重视,经过研究,甘肃银行不仅全额资助了米小龙在兰州培训,又针对东乡县大树乡五个帮扶村,出台了《甘肃银行脱贫攻坚教育帮扶实施方案》。 

  “教育扶贫很重要,我们就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上大学。”段俊文说,甘肃银行帮扶的五个村,凡考上中专(职高)、大学的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可以领到1000—2000元不等的奖学金;拿到学费缴费单和期末成绩单的中专(职高)、大专、本科学生每年可以领到1000—3000元不等的生活费。 

  据介绍,近年来,甘肃银行在东乡县教育帮扶方面的投入已达180多万元。 

  米忠海说,在各方面的帮扶下,去年家里盖起了新房,孩子上大学也有了希望,家里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