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和政县

小滩村:山野菜“铺”出脱贫路

 2019/12/17/ 13:12 来源:民族日报

小滩村:山野菜“铺”出脱贫路

  记者 刘刚林 马子瑛

  12月11日,记者来到和政县罗家集镇小滩村。汽车行驶在积雪尚未融化的乡间道路,一路上感受着山野美景,倾听着这个小山村的变化。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一个贫困村是如何一步步把一种叫乌龙头的野菜发展成一个产业,并经过多方努力,自力更生,逐渐把“贫困”二字抛在身后的。 

  小滩村与三岔沟旅游景区相连,附近山林茂密,乌龙头、蕨菜等山野菜产量大。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使得乌龙头、蕨菜、芨芨菜、苜蓿等这些昔日司空见惯的农家山野菜,成了城市餐桌上的稀罕物,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成了外来游客的“新宠”。面对这一商机,该村青年王岩龙筹集资金150万元成立了乌龙头种植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山地300亩,种起了乌龙头。“我们村土壤贫瘠,群众大多是以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收入微薄。而种植乌龙头就不一样了,虽说要三四年后才能采摘收获,但算下来,每亩的收入比种玉米能翻至少2倍,而且还供不应求。”小滩村党支部书记扈金昌说道。 

  说起种植乌龙头,扈金昌向记者介绍道,早在2014年,王岩龙了解到外地人种植野菜获得较好的收益后,便主动找到村“两委”商量,决定将山野菜从“山间”种到“地头”。同时,为了增强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王岩龙和村干部带领部分村民先后到青海、天水、陇南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了乌龙头种植技术。回来后,便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柳梅滩”商标。“为了能够规范山野菜的生产和销售,让这一产业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合作社鼓励和吸纳周边农户加入。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20名发展到现在的150名。”王岩龙说。 

  该村48岁的建档立卡户扈少禄就是合作社的社员,常年在合作社打工。“我每年除了分红,还能挣七八千元的工资,知足得很。去年,我们家也脱贫了。”扈少禄说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小滩村结合村上林果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经济引导、兼顾生态”的发展原则,大力推广生态经济兼用特色树种乌龙头种植,充分发挥乌龙头在产业精准扶贫方面的特殊优势,打造乌龙头种植基地,为帮助山区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特色林果产业之路。“现在村里野生与灌木混合生长的乌龙头有近千亩,人工种植的乌龙头达到500亩,其中,80多户群众种植200亩左右。”扈金昌说道。

  小滩村乌龙头产业的发展,当地群众是看在眼里的,近两年,大家也跟着合作社开始种植乌龙头。2017年,该村小滩社群众扈海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种植了1亩乌龙头,今年5月份首次采摘就摘了50公斤左右,并以每斤12元的价格迅速销售一空。扈海琴告诉记者:“我们每年种玉米,一亩地也就500公斤左右,今年乌龙头第一次采摘,效益就比种植玉米好,操的心也比种玉米的少,不用施肥、不打农药,只需要定期锄草就可以了。明年开始,我家的乌龙头就进入丰产期了,听合作社的人说,进入丰产期后,产量最高可以达到一二百公斤。” 

  为了增强群众种植乌龙头的信心,村上协调合作社免费给群众提供野菜栽种及管理的技术指导,并以市场价收购群众种植的乌龙头,给群众吃了“定心丸”。“下一步,我们村上将利用这个合作社,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入社,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达到适宜区全覆盖,建设乌龙头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更多的周边群众种植乌龙头,以此来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谈及今后的打算,扈金昌信心满满地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