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东乡县

争当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2020/01/02/ 09:59 来源:民族日报

争当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记者 马瑞鹏

  对于常人而言,8个月时间有些漫长,而对于帮扶干部王少嵬来说,“这8个月,甚至还没来得及认认真真跟每一位群众拉拉家常、谈谈心事”。 

  王少嵬是兰州市西固区发改局干部,2019年5月,他被派往东乡县唐汪镇马巷村开展帮扶工作,和驻村干部同吃住、共商事,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名帮扶“战士”。 

  马巷村被誉为“陇上杏花第一村”,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沛,盛产大接杏和包核杏,是洮河岸边的一块宝地。该村辖4个社,有172户、79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8户、496人,2018年累计脱贫90户、456人。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扶贫一线的干部来说,时间显得尤为紧迫。做好入户工作,及时掌握户情民情,了解听取群众诉求困难;整理好村级、党建等资料;配合完成户籍核查工作、开展“3+1+1”冲刺清零专项行动……在驻村帮扶的岗位上,王少嵬争分夺秒,详细记录帮扶日志,生怕错过一件群众实事。 

  5个月时间里,王少嵬几乎每天进村入户,白天与群众促膝交谈,用真心换取真情;晚上回到村委会,把当天的入户情况逐一整理登记;生怕记不住每户贫困群众的家及致贫原因,深夜躺在床上,他又把每户家庭情况在脑海中过一遍,用“心”融入群众中,当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王少嵬深知,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唐汪川的杏花最美、杏子最甜,而马巷村又是整个唐汪镇出了名的杏子示范村。杏花盛开时,这里游客如织;杏子飘香时,前来采摘的人更是数不胜数。2019年,该村杏子丰产,如何让这里又大又甜的杏子走出去、卖个好价钱成了王少嵬的心事。他开始一边摸索,一边学习,利用线上线下“O2O”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努力帮助群众推销杏子,在网上销售近万斤,为当地群众赚取了更多的收益,实现了“吃杏人笑了,唐汪杏名气响了,群众生活提高了”这一举三得的好事,让王少嵬在帮扶路上踩下了扎扎实实的脚印。 

  记者从马巷村群众口中获悉,最近,王少嵬正忙着筹建杏花益民杏干加工专业合作社,为滞销的杏子找出路,为本村的杏农辟新路。“去年的杏花节和杏子采摘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是我的杏子文章还没有结尾,我还要好好研究今年马巷村的富民产业发展模式。”王少嵬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