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永靖县

徐湾村: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2020/04/02/ 11:34 来源:民族日报

徐湾村: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本报记者 张姝 史有东 通讯员 王可昌

  “有了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洋芋的种植、销售问题就解决了。” 

  “‘合作社+种植业’,就是我们脱贫奔小康的‘致富酵母’。” 

  “我们村去年还建起了小杂粮加工扶贫车间,生产荞面、豆面、玉米面等原生粮。” 

  …… 

  今年64岁的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党支部副书记董积珍告诉记者,村上鼓励村民入股合作社,全村面貌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徐湾村位于永靖县西部干旱山区,由9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186户、658人。以前,村民除了在外打工、做点小生意外,大部分人靠政府救济度日,是全县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 

  徐湾村有3000多亩梯田属轻质土壤,适宜种植马铃薯,加之毗邻刘家峡至西河百川环县公路,交通便利,发展马铃薯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村里充分考虑村情民意、自然条件和现实情况,将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的270多亩土地流转给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每亩土地每年入股保底收益200元,入股群众作为合作社股东可享受年底收益分红。同时,鼓励农户资金入股100元,政府在资金入股的基础上配股200元,引导130户群众入股合作社,再通过合作社集中经营,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产业红利。 

  “洋芋每斤从几年前的两三毛钱涨到现在一块钱以上,群众心里都乐开了花,曾经的‘洋芋蛋’成了今天增收的‘金蛋蛋’。”董积珍高兴地说。 

  今年58岁的党文清作为村里马铃薯科技示范户,对合作社的好处如数家珍:“我就是通过合作社指导,科学种植马铃薯,2014年就脱了贫。光靠家里的8亩洋芋地,一年收入3万多元。”

  在徐湾村,除了发展相对成熟的马铃薯产业之外,合作社还统一指导农户建立天然无公害小杂粮种植基地,主打以石磨荞面、石磨豆面、石磨玉米面为主的“纯天然、原生粮”品牌,并成立了小杂粮加工扶贫车间。 

  包村干部王可昌对记者说:“这个扶贫车间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300多户群众发展小杂粮种植,既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又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一举两得。” 

  “发展资金和技术不愁了,洋芋和小杂粮的销售也不成问题,剩下就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如今,徐湾村群众想致富、要致富的热情不断高涨,致富能力也迅速增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