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康乐县

康乐县马巴村:阔步走在小康路上

 2020/06/18/ 21:01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马瑞鹏

马巴村:阔步走在小康路上

  民族日报记者 马瑞鹏

环境优美的马巴村

  每日甘肃网6月18日讯 据民族日报报道  从康乐县城驱车半小时来到上湾乡马巴村,村内青山环绕,一座座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平整的通村公路如飘带般将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农家院落串联起来,在一片片绿色荡漾下,无数透红的树莓在闪烁,莓农们正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6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汪洋来到马巴村时,该村是另一番景象——基础设施滞后、增收渠道单一、思想观念落后……

  当时,汪洋副总理走进村里看望慰问贫困群众,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嘱托大家要在党的政策关怀下,依靠自身努力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从那天起,马巴村翻开了新篇章。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实。

  “若不是党的好政策和汪洋总理的亲切关怀,马巴村的变化不会这么大。”上湾乡党委书记马永杰说。

  6月16日,被细雨洗刷过的马巴村显得更加美丽。文化墙上“十谢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十分醒目。新建的学校内书声琅琅,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这一切都在默默讲述着马巴村的蝶变。

  “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都是托了党的好政策的福!”走进脱贫户黄有祥的家,只见新修的砖瓦房宽敞明亮,院子干净整洁,生活杂物堆放得整整齐齐。客厅正中的桌子上摆放着他家四年前的旧照片,照片中那斑驳破损的土墙掩盖不住当初的贫穷与艰辛。“吃水不容易,住的也就那么几间土坯房,虽然我是一个种地好手,但日子过得很苦,做梦都没想到今天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黄有祥看着旧照片说道。

  现在,一切都已成为回忆。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黄有祥家的生活条件一年一个样,两口子还跟着村里的发展思路,种起了高原树莓。他告诉记者:“树莓的销路不成问题,刚成熟时,能卖上好价钱,后面就交到村里的合作社,由他们加工成树莓酒,我们就等着年底分红。”

  2014年,黄有祥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这几年通过帮扶,他家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实现了脱贫摘帽。

  谈及以前的生活,八社脱贫户苏瑞宗缩紧了眉头,以前,全家的生活全靠他种10亩山地过活,一年下来,庄稼收成也只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再加上供两个孩子读书,这个48岁的男人快要被生活的担子压垮了。

  苏瑞宗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后,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帮扶干部为他量身定制了瓦工技能培训,勤奋好学的他1个月就顺利拿到瓦工技能培训合格证。外出打工半年就挣到了2.4万元。回到家后他又把村里的闲散户组织起来,组建了一个小工程队,田间地头的“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了“包工头”。“都是国家的好政策帮我摆脱了贫困,要是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我这一辈子就这么苦到头了!”苏瑞宗感慨地说。

  黄有祥、苏瑞宗只是马巴村脱贫致富路上的一个缩影。现在,一个个贫困户正在消失,全村133户682人实

  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最初的42%下降到去年底的0.8%,整村脱贫摘帽。

  脱了贫,还要稳得住。而产业发展正是实现马巴村快速发展的“总开关”。“虽然我们村地处偏僻,但气候适宜种植经济林果,基于这点,我们立足实际,在川地种植高原树莓、半山坡栽植红豆杉、山顶种植康乐百合,发展起了特色种植产业,都获得了成功。”马巴村党支部书记苏育民说,“全村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摆脱了单一增收模式,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3780元提高到现在的5200元。”

  一处美不算美,处处美才算美。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马巴村的树莓种植面积由最初的5亩试验地扩大到280亩。如今,该村依托这一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又兴办起了酒厂,去年9月,第一批“马巴红”系列红酒上市。“我们以后还要开发树莓饮料,举办‘树莓采摘节’等活动,发展观光旅游,增加群众收入。”苏育民谈及下一步打算时信心满满。

  发展中的马巴村,特色产业撑起了脱贫致富的大旗。“春赏花、夏吃果、四季品酒”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显现。

  马巴村变美了,村民的日子红火了。村民们坚信,更好的日子还在后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