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永靖县

“颜值”小城处处美——永靖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纪实

 2020/09/01/ 09:27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陈礼娟 史有东

“颜值”小城处处美

——永靖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纪实

  记者 陈礼娟 史有东

  近日,永靖县城被国家爱卫会评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这不仅是全省获此殊荣的6个县城之一,更是我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这一喜讯为这座滨河小城又增一袭魅力,更添一抹亮色。

  国家卫生县城是一座现代城市的“金”字招牌,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永靖县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全力以赴,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标准,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重点谋划 提升城市发展品位

  “创卫”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行动,需要握指成拳,集中攻坚。

  永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抓手,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下发了《永靖县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意见》《永靖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三年工作规划》和各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以加强城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突破口,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群众素质为重点,全力推动“创卫”硬件达标。健全完善城区道路、供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建成了一批太极文化广场、如意公园、水景公园等重点工程,并完成10余条道路建设改造,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3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88%,绿化覆盖率达4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3平方米。新建了大型城市商贸综合体,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市政管理方式,建立“城市守护人”微信群,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建管并重 打造美丽宜居环境

  “城市变得更美了,生活环境更好了,在这里住得舒心,住得放心!”居民刘先生对如今的县城赞叹不已。随着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美了环境,优了秩序,让县城更宜居宜业。

  强化县城环境整治,提升县城环境质量,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卫生的城市是“创卫”的根本目的。坚持建管并重,狠抓城镇管理工作,建立了城镇管理联动机制和公共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理、市场环境整治等规章制度,对城区街道卫生实行划段包干、全天候保洁,保洁率达到了100%。同时,加大县城执法管理力度,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小区物业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城区不文明行为。对生活和建筑垃圾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定时清运,卫生填埋,消毒消杀,避免二次污染,城区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积极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把每周五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日,全民动手治脏、治乱,同心协力净化环境。“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186次,出动16万人次,清运垃圾3.8万吨,清除卫生死角1800余处,清埋乱贴乱画8600余处。

  强化宣传 激活社会力量

  在“创卫”过程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背街小巷清扫、沟渠清理等义务劳动,小学生主动捡拾垃圾,居民拿起工具打扫环境卫生……从上到下,从机关到学校,从企业到社区,“创卫”把全县上下紧紧联系在一起。

  基于这一共识,永靖县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居环境、健康教育、健康素养、环境保护、卫生常识等内容,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居民对爱国卫生工作的认知,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在积极联系省、州专家来该县开展讲座活动的同时,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挑选各专业骨干作为健康教育宣讲队伍,开展讲座349次,受教育14831人次。同时,在城区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和83%,全县各中小学都已创建成为无烟学校。在县电视台开设了《养生堂》《健康永靖》专栏,循环播放《吸烟有害健康》《优生优育》等公益广告,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都已创建成为无烟单位。

  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累计受益居民达到4.5万多人次,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

  如今,永靖县备受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前来观光旅游的人愈来愈多。然而,“创卫”永远在路上,永靖县将不断丰富爱国卫生运动内容,提升居民参与“创卫”的荣誉感、获得感和责任感,形成人人支持“创卫”、全民参与“创卫”的良好局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