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东乡县

面向大海 脱贫致富春暖花开

 2020/10/27/ 15:31 来源:民族日报 特约记者 林森泉 记者 刘刚林

面向大海 脱贫致富春暖花开

赴厦门务工人员欢送仪式。 林森泉 摄

  特约记者 林森泉 记者 刘刚林

  10月26日,东乡县在县城广场举行赴厦门务工人员欢送仪式,向厦门输转就业82人。

  同一天,广河县举行赴厦门务工人员欢送仪式,欢送43名务工人员前往厦门玉晶光电有限公司、厦门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鹏威工业有限公司务工。

  ……

  这,仅是今年我州群众走向厦门的两个镜头。

  厦门——临夏,相隔千里的两座城市,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结缘,开启了一段跨越高山大海的真情牵手,我州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走出家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筑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记者循声敲开厦门科司特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一间职工宿舍房门,男主人马永龙说:“我们和孩子约定每天打一个视频电话。儿子在临夏上小学二年级,现在最牵挂的就是他的学习。刚才,五岁的女儿正通过视频给妈妈演唱新学的儿歌《我有一个好妈妈》。”

  马永龙夫妇是康乐县胭脂镇建档立卡户,两年前,夫妻两人还在打零工维持生计,他们也想改变家庭现状,无奈没有门路。2018年10月,县上组织人员到厦门务工,他们看到了希望,尽管心中对两个孩子很是不舍,但为了今后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还是毅然踏上了去厦门的打工之路。

  刚开始上班,每天要盯着显微镜,在比指甲盖还小的音圈马达上进行精细操作,几小时下来,不但眼花了,人也晕头转向。但马永龙不叫苦,反复练习,很快就熟练了。肯吃苦、能力又出众的马永龙升职为小组长。就这样,仅用两年时间,他们一家顺利脱贫了。“如今,我们俩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年收入加起来有12万多元,比来厦门之前翻了一倍。”马永龙说,除了每个月给老家寄去的生活费及基本日常开支,绝大部分收入存起来了,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愿望:要在老家县城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今年,夫妻俩的存款数字继续稳步增加,到年底,应该能攒够在老家县城买房的首付款了,这不仅能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还能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自厦门临夏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我州结合本地劳动力富足及厦门市企业用工量大的实际,通过“外送”“内输”,组织“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实现了从“家门”“车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探索出务工人员“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全程化、一站式劳务输转新模式,着力打造“临夏劳务”品牌。同时,深化劳务协作、组织开展培训、建设扶贫车间、开设劳务合作站和在厦门建立劳务基地等,下大力气发展劳务经济,形成了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培训输转机制,促进了劳务从短期性向常年性、苦力型向技能型、低收入向中高收入、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使劳务经济成为全州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走进厦门市火炬高新区企业弘信电子产业园,机声隆隆的车间里,来自广河县的沙志龙正在设备旁有条不紊地作业。24岁的沙志龙通过劳务输转来到厦门,成为弘信电子产业园的一名产业工人,不但学到了一技之长,还增加了收入。

  依托厦门企业资源优势,我州紧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不断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据了解,目前,在厦门的临夏籍员工,除去正常开销,月平均净收入在4500元左右,年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真正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

  促进就业增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厦门市围绕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任务,实施劳务奖补政策,大力促进我州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去年,共组织96家企业携带9000多个岗位,赴我州举办现场招聘会99场,输转4720人到厦门稳定就业。并通过扶贫车间和公益岗位等,安置15931人就地就近稳定就业。仅今年上半年,共输转赴厦务工人员5687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3657人,疫情期间组织实施包机、包列、包车“三包”模式输转35批,不仅解决了当地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而且推动了东西部劳务输转,实现复工复产与对口帮扶并进共赢。

  东乡县是目前我州两个尚未脱贫的贫困县之一,在东西部协作扶贫中,厦门湖里区对口帮扶东乡县,多年来,厦门援助东乡县实施了上百个项目,有效助推了该县的脱贫攻坚进程。

  东乡县美佳雨具有限公司就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雨具。企业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模式,使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走进扶贫车间,马艾西正跟工友忙碌着,剪裁、缝纫、包边、组装,一件件成品雨伞从她们手中生产出来。“以前,住在山沟里,一家老小靠天吃饭,易地搬迁后来这里上班了,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心里踏实了,钱也挣上了,生活越过越好了。”如今,已经成为车间管理人员的马艾西满脸笑容地说。

  美佳雨具有限公司只是我州深化东西扶贫协作、积极引进厦门企业投资帮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通过招商引资、注入资金、引进生产线等方式,引进厦门市援建服装加工、雨具制作、制鞋等扶贫车间232家,让2万多名贫困群众成了“上班族”,实现了稳定增收。不仅如此,厦门市还与我州联手,组织厦门市培训机构与我州各县市人社部门对接,按照贫困群众培训意愿和厦门市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以牛肉面、电子电工为主的“订单式”和“一对一”岗前培训,帮助6000多名劳动力到厦门务工就业。

  “我在这里做电子产品,设备很先进,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我们住的宿舍和工作的厂房环境都很好,很舒适。”“县上和公司还给我们各种补助,做梦也没想到能找到这样一份好工作。”……我州在厦门的务工人员发自肺腑的话语,通过一条条微信传回家乡,让更多人去厦门打工有了更多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从厦门引进落户康乐县的科司特电子有限公司开始试生产。这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的第一家电子类扶贫工厂,该公司的十多名管理技术人员,正是近几年到厦门务工的康乐籍员工。从输送出去时不懂技术,到回到家乡是技术管理白领,实现了华丽蝶变。不仅如此,人员输送出去,连工厂都带回来,熟练的员工变成东部产业往西部梯度转移的重要媒介和条件,成为厦门临夏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型案例。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来自厦门暖暖的海风,拂遍了临夏的山山水水。如今,我州众多群众通过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实现就业、脱贫的目标,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不断深化,去厦门务工更加成为群众脱贫的“铁杆庄稼”。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