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康乐县

康乐县八松乡龚庄村:念好家门口的“增收经”

 2020/11/17/ 16:40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赵好飞

龚庄村:念好家门口的“增收经”

龚庄村香菇产业园1号香菇大棚

  记者 赵好飞

  步入康乐县八松乡龚庄村,地里忙碌的群众、晾晒在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给初冬增添了几分暖意。

  龚庄村是八松乡的贫困村,该村以劳务输出、养殖、种植为主导产业,积极调动村民脱贫意愿,精心制定个人脱贫计划,发挥致富带头人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已由2013年的39%降低至0.7%。

  走进村民郭香琴家,干净的水泥院子里晒满了玉米棒,“今年我种了3亩多玉米,玉米加工后可当羊的精饲料,秸秆也够7只羊的粗饲料。”记者在与郭香琴交谈时,邻居打电话叫她去掰玉米棒。“自家的玉米掰完了,闲了我就去掰别人的玉米挣钱,一天能挣到90块呢!”郭香琴笑着说。她家通过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在两年前顺利脱贫。现在,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外地稳定务工,她在家照看女儿和老人,生活越来越好了。

  龚庄村有54%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且多为青壮年。留村的大多是像郭香琴一样要照顾家的妇女或老人,而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郭文刚的中药材加工厂和香菇大棚,给这些人搭建了在家门口挣钱的平台。

  “我除了种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外,也加工和销售药材。药材收购主要看收成,今年,估计能加工几十吨。加工药材时,一天得需40多个人。”郭文刚说。

  冬季是村民的农闲时节,中药材加工需要大量人力,妇女、老人就能到中药材加工厂打工。“每年药材加工开始时,我是和熟识的同伴一起去打工,一天90元的工钱,中午还管饭。削当归按量计价,一斤给4毛钱,我一天能拿140多元钱。老板发工钱也及时,挣到的钱就能贴补家用。”郭香琴高兴地说。

  郭文刚的中药材加工吸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今年他又建了3个香菇大棚。“种植或采摘香菇时,我一般雇佣的都是贫困户。我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村民增收。”郭文刚如是说。

  土地是最诚实的见证者,它用收成证明了播种者的努力。龚庄村群众在这片热土上,通过辛勤耕耘,走上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