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积石山

绿色发展新“引擎”——积石山县光伏产业发展侧记

 2020/12/16/ 09:24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赵怀斌 滕汉霞

绿色发展新“引擎”

——积石山县光伏产业发展侧记

  记者 赵怀斌 滕汉霞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积石山下,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时,安放在刘集乡崔家、肖家村,柳沟乡阳山村、斜套村,吹麻滩镇前岭的18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以全新的姿态开启了又一天紧张有序的工作。

  这些电站接收了取之不尽的太阳能,经过光伏系统的转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家电网,光伏收益资金分配到贫困户家中,有力地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为全县最大的扶贫产业,成为积石山绿色可持续发展新的“引擎”。

  监管全覆盖 运转高效能

  积石山县发改局、利民新能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认真履行日常监督管理和资金结转工作,通过手机APP对电站运行情况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运维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解决,确保电站效益的正常发挥。

  18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已于2020年6月全部接入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为积石山县配置的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账号,由国家电网积石山县供电公司营销系统电站发电数据向监测系统的延时推送,县上通过系统查看纳入补助目录18座联村电站单项发电数据,实时动态掌握电站运行情况。

  全国光伏扶贫监测系统对电站每个逆变器进行监测,一有故障所显示的故障内容,由单位监测人员立即通知现场运维人员进行检修排除故障,恢复电站正常发电,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现场运维故障排查难度,提高了电站故障排除率,从监管方面减少了管理难度。

  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的对电站发电和收益数据进行全方面的统计分析,电站年月日发电量、日照小时数,电站发电能力,发电收益等方面能够直观表现各项信息,运维管理人员通过数据信息及时的掌握了电站的各项指标信息。

  增加贫困户收入 激发村集体活力

  该县“十三五”光伏扶贫项目由县上筹资,通过整合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省预算内基建资金、县自筹等多渠道筹措,全县建设的67兆瓦光伏扶贫电站按关联村建档立卡户比例将电站确权至90个建档立卡村,村级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通过在具备光伏扶贫实施条件的地区,利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政府性资金的资产收益全部用于扶贫。光伏扶贫原则上,按照每位扶贫对象每年获得3000元以上收益分配。

  县上指定县发改局做为统一结转机构,在扣除电站正常运维费用后,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由村集体进行二次分配。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资金使用原则上为村集体留存20%,公益性岗位补贴40%左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劳务费用30%左右,奖励、补助不高于10%,光伏扶贫收益激发了村集体内生动力。

  立足脱贫攻坚 着眼长远发展

  积石山下,光伏事业方兴未艾,凸显出了强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截至11月18日,全县联村电站累计发电7194万度,结算上网电量6425万度,结算售电收入4465万元,累计拨付到全县90个受益村的光伏扶贫收益资金4224万元,平均每村收益47万元。

  今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要求,2020年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的80%全部用于公益性岗位和小型公益事业劳务工资的支出,截至目前,全县已设置电站管护员、乡村保洁员、照料护理员等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共计2928个,参与小型公益事业劳务人数1580人,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713.6万元,分配小型公益事业劳务费用190.61万元、村集体经济提留431.74万元。与传统产业相比,光伏扶贫项目带贫机制明显,覆盖面广、带贫幅度大、收效显著,为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开启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大助力。

  “十三五”光伏扶贫项目已累计发电7194万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5万吨,节约标准煤2万吨,减少碳伐量3万(棵),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655吨。可见光伏电站建设有明显的节能、环保和社会效益,可达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化石资源的目的,还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产业。

  如今,积石山县已经迈开了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阳光的力量成了强大引擎,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