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县

土桥不“土”立潮头——临夏县土桥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见闻

 2020/12/24/ 11:07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赵怀斌 梁永吉 通讯员 徐李鹏

土桥不“土”立潮头

——临夏县土桥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见闻

大鲁村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

  记者 赵怀斌 梁永吉 通讯员 徐李鹏

  踏着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角,临夏县土桥镇春潮涌动,全面打响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出动100多台机械,全镇8个村100多名镇村干部、3000多名农民群众顶风冒雪,展开整理土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等大会战,在隆冬时节绘出了一幅壮美的迎春图。

  土桥镇位于全州最大塬区——北塬的核心地带,是全州经济十强乡镇之一,是临夏县北塬片乡镇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土桥镇的发展对临夏县乃至全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观念 流转万亩土地

  12月10日下午,土桥镇侯段村第一书记包荣鑫、支部书记侯俊国第四次来到70多岁的胡英杰的家里,还是为了土地流转的事。胡英杰面朝黄土背朝天,侍弄8亩多土地生活了一辈子,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几年,全家5口人的生活过得一年比一年好,主要经济来源早已不靠那8亩地,但他还是舍不得“丢掉”土地。他和村里的几位老人始终认为,不能把先人们留下来的土地交给那群年轻人“折腾”,一再阻挠土地流转。因此,侯段村的土地流转工作拖了全镇的后腿。

  12月8日,州上主要领导来到土桥镇,专门召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镇上对这次座谈会精神广泛宣传,深入到每家每户。这次宣传对胡英杰等人的思想触动特别大。他们认识到,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只能解决温饱,不能致富。看到周边流转了土地的乡亲们,劳动强度减轻了,收入却增加了不少,这让他们的老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一次村上召开的会上,胡英杰有点难为情地说:“给大家添麻烦了,我想通了,同意流转……”听到他的表态,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土桥镇农业人口1.5万多人,总耕地面积1.9万多亩,人均耕地1亩多,传统农业根本解决不了长远发展问题。州委、州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安排部署,给土桥镇指明了方向,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打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

  12月20日,记者在曾家村温棚西瓜种植基地看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鲁得强正与群众交谈,大家畅谈今后的发展,现场一片欢声笑语。鲁得强告诉记者:“这个西瓜种植基地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截至目前,土桥镇已经统一流转土地近1万亩,土地流转工作已接近尾声。”

  强基础 草包地变成金土地

  在大面积流转土地的同时,土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开始了土地整理、配套建设渠系道路、节水灌溉系统、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等工作。

  重台塬村的张梅英家有6口人、土地10多亩,丈夫是一名技术高超的泥水匠,常年在工地打工,收入较好,儿子、儿媳也不愿意在家务农,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到厦门打工,留下张梅英一人在家务农。丈夫和孩子都说:“再不要种庄稼了,一年的务农收入三、四千元,还不如我们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因此,张梅英家的土地逐渐成了荒地、草包地。

  在重台塬村,像张梅英一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当镇上提出要流转土地,进行土地升级改造时,大家都拍手称快。全村的1140亩水浇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流转费910元。张梅英家流转了近10亩,每年土地流转收入9000多元,她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一年也能收入1万元左右。

  冬日的重台塬村,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被流转的土地上,工程队正在紧张修建田间道路、修缮灌溉渠道。在地头参与施工的村党支部书记焦世梅说:“州上提出要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后,我们全力提速,利用冬闲时间,对流转的所有土地进行提升改造。”

  张梅英逢人便说,“我家的荒地、草包地变成了现在的‘金土地’。”

  土桥镇的辛付村、尹王村更是热火朝天。辛付村在流转的1500多亩土地上,新建了300座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正在进行蔬菜定植;尹王村将流转的500多亩荒山地整理成高标准梯田,州委、州政府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后,这里又在全面实施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据了解,土桥镇将流转的所有土地进行改造升级,镇党委书记唐艰告诉记者:“全镇上下正在全面抓好土地流转、整理提升工作,争取打好打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

  谋增收 六大基地正起步

  高标准农田改造,打好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如何让“金土地”更好发挥“金”效应,土桥镇因地制宜,将流转的万亩土地谋划成“六大千亩产业基地”。

  记者来到大鲁村、曹家村,看到这里地平整、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滴灌系统、仓储保鲜、包装物流等附属设施等正在紧张建设中。这里流转的3000多亩土地被规划为“千亩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和“千亩高原夏菜产业基地”。

  “基地已经有育种、种植、销售为一体的脱毒马铃薯产业体系,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示范带动效果显著,正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带头人张思军说,“这次产业结构调整,将为基地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促进产业进一步升级。”

  曾家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建成温棚西瓜种植基地,西瓜远销厦门、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最近,在原有基础上,村里继续流转土地,截至目前,流转土地达1200多亩,预计将建造温棚3000多座,西瓜年产量达8500多吨。

  辛付村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全部温室均已完成辣椒、西红柿、番瓜等反季节蔬菜种植。在规模基地的示范带动下,群众自主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0座,蔬菜拱棚51座,预计年产蔬菜5000多吨,收入将达1500多万元,蔬菜种植收入占全村农户纯收入的23.3%,已成为支柱产业。

  记者了解到,土桥镇正在建设重台塬村千亩粮改饲玉米和岗沟千亩林果等“六大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如今,土桥镇干部群众越干越有劲,引领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潮流,迎接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