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市

擦亮文化底色 乡村旅游火起来——临夏市第三届冬春季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侧记

 2020/12/29/ 17:0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王云祥 实习生 王佳伟

擦亮文化底色 乡村旅游火起来

——临夏市第三届冬春季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侧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实习生 王佳伟

  “退耕还林的把树栽,喝酒吃肉着心里头甜,漫两声花儿是舒坦……”12月28日,在临夏市第三届冬春季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会场,优美的花儿演唱响彻山川。

  冬日的临夏市,到处银装素裹,新建的特色小镇、现代田园综合体等厚重的民族文化元素相融合,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冬日风景。在当日举行的旅游活动现场,除了美景、美食,还有书画展、花儿演唱、冰雪激情等乡村文化表演。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火红的各色手工灯笼高高挂起;写对联、绣鞋垫、做美食……浓浓的年味提前到来;热情洋溢的舞蹈、艺术表演,展示了农民群众丰收的喜悦。

  临夏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曹正民在开幕式上表示:“全市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乡土特色,展现乡土魅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向全域全季节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记者了解到,除了设在临夏市折桥村的主会场外,全市同步在南龙镇妥家村、枹罕镇王坪村、城郊镇瓦窑村以及八坊十三巷设立分会场,每个会场都精心设计了文化演艺、主题展览、美食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体验活动。

  临夏市旅游服务中心主任袁雅娟介绍,这次活动还将举办极速雪圈、雪地冲锋舟、雪地摩托、雪地坦克等冰雪娱乐项目,引得游客争相体验。在晶莹美丽的冰雪世界中,每个活动分会场,聚集了纷纷赶来的游人,充分展现了“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的文化魅力,让人们真切体验浓郁的临夏人文景观。

  本次旅游节自12月28日起持续至2月26日,共61天。活动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畅游河州魅力乡村”为主题,开展了拾童趣传统民间竞技活动、“花儿”演唱巡演、东郊公园迎新春灯展等46项活动,游客们走进冰上世界,体验多彩临夏冬日旅游的乐趣。

  “我们以打造特色文旅小镇为目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依托农家乐、美丽田园和乡村文化,大力改善旅游基础条件,狠抓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临夏市折桥镇党委书记王才贤说,全镇已经形成了“食、茶、花、菜,水、匠、易、农”为主导的八大园文化产业,突出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乡村气息。

  事实上,在“乡村振兴”和“旅游强省”战略背景下,做大“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临夏市以抢抓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一村一品”“一社一特色”的思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截至目前,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产业快速崛起,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各具特色的文旅小镇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在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时,全市成功打造了折桥镇慈王金色农庄、南龙镇金色草滩、城郊镇瓦窑迪乐园和枹罕镇河州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特色乡村旅游景点。

  随着冬春季乡村文化旅游活动的举办,增强了临夏市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活力,乡村旅游品牌、旅游服务水平快步提升。在临夏市城郊镇瓦窑村,这里打造出了以车娱乐文化为主的产业发展项目——瓦窑迪乐园,该项目的投入运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体验。这种以“景区带农户”“合作社带农户”的村级旅游经济开发模式,有效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使乡村旅游业成为瓦窑村乃至城郊镇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记者在南龙镇妥家村看到,这里打造出了“春季能看花、夏季能避暑、秋季能采摘、冬季能戏雪”全季节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将休闲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了多产融合之势。

  临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燕玲介绍,全市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成功举办了农民丰收节、“东太杯”农民篮球邀请赛、魅力乡村趣味运动会等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赛事,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通过以节造势、以节聚客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创新和推进了文体旅融合发展,使临夏市成为了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2020年全市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56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6亿元。

  “做大乡村旅游产业,一定要结合实际,根据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量体裁衣,做老百姓喜欢的旅游产品,既能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也能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郭燕玲说,临夏市已经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市乡村旅游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