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县

丁韩村:“调”出富民新天地

 2021/01/21/ 15:48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赵好飞

丁韩村:“调”出富民新天地

春雷合作社白鸽养殖区

  记者 赵好飞

  隆冬时节,雪白的鸽子在鸽笼里“踱步”,手艺人正忙着在家做蒸笼做鼓,村民们在田地里为农业产业调整量地……这一切凸显着临夏县先锋乡丁韩村产业结构调整焕发出来的蓬勃生机。

  白鸽衔来“致富经”

  走进临夏县春雷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鸽棚,只见鸽笼一字排开,体形肥硕的鸽子在笼子里发出“咕咕咕”的叫声。去年,春雷合作社被临夏县委、县政府列为建档立卡户“五小”产业带动经济实体,并在先锋乡建立10座养殖温棚示范区,目前合作社鸽子存栏2.4万羽,吸纳建档立卡户社员达100人。

  村民韩进军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员,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省打工创业,尝试了多种职业后,收入都不尽如人意。后来他听说了家乡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于是回乡创业。在乡政府和春雷养殖合作社的帮助下,韩进军引进了300羽鸽子,经过半年多时间发展到了600多羽,一天产蛋50多枚,有效增加了收入。

  “回到家乡养鸽子既能照顾父母,又能轻松挣钱。合作社还会定期为我们社员开展养殖技术培训,鸽蛋也以高于市场价到户收购,我的养殖信心很高,下一步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韩进军对养鸽子这条路充满了信心。

  “我们做过调查,鸽蛋在临夏的销量非常大,仅临夏市每天都要消耗1.5万枚,养鸽子是非常有前景的。养殖鸽子还与牛羊养殖不同,干净卫生且用工量少。韩进军是第一批入社的,也是目前发展最好的。下一步,我们会带动更多群众入社养殖蛋鸽,帮他们增收致富。”春雷合作社技术厂长兼临夏县科技特派员何昌林介绍说。

  武罗家社的手艺人

  武罗家社是丁韩村武西社的旧称,据村里老一辈人讲,原来武姓人多,并且家家会做锣鼓。随着时间流逝,锣鼓手艺辈辈相传,形成了现在的丁韩村特色加工集中区。

  丁韩村已退休的村支书贾占明是做社火鼓和蒸笼的一把好手,他十几岁跟着父亲学手艺到现在已经40多年,后来子承父业,儿子也踏上了这条路。“我们家老一辈也是做鼓和蒸笼的,我做了40多年,算上儿子,已经四辈人了。我做的蒸笼供不应求,现在家里都找不出一个成品,让你们看。”贾占明边灵巧地做活边对记者说。

  社火鼓的制作主要集中在春节前两个月,蒸笼则是一年四季都能创收。做社火鼓一个人两个月能挣2万多元,做蒸笼一年一个人能挣6万多元,贾占明和儿子每年靠手艺就能增收17万元左右。

  传统手工艺源自基层的原生态手工技艺,在快速消费品流行的今天,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武西社有这门手艺的有20多户,一年收入是很可观的。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手工艺+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创业、致富增收,从而让传统手工艺走得更远。”该村第一书记张占军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