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市

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03/22/ 21:48 来源:新甘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亚龙

  吃农家饭、赏农家景、体验农村生活,这些以前在农村里最平常的事,如今却成了临夏市南龙镇妥家村的朝阳产业。走进南龙镇妥家村,处处景致如画:村落干净整洁,巷道五彩斑斓,清脆的风铃声随风而至,石磨、古井和老宅院相互映衬,村道旁各色装饰彩灯闪烁,古老与时尚交织,让妥家村流淌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时尚的乡村美景成网红打卡地。

  今年26岁的祁春龙,是妥家村村干部兼村金色草滩景点的负责人,村民都亲切地喊他“尕娃”。他头脑灵活,工作扎实,深得村民的喜欢。2019年3月,他注册并运营南龙金色草滩景区公众号,因形式直观、内容丰富而深受村民和游客的欢迎。

孩子们在村里的幼儿园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近年来,临夏市按照各村特有的优势资源,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在全市重点打造12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村,并以举办牡丹节、临博会为契机,发展乡村旅游,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从2015年的7.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7.3亿元。

大庄村千亩农业基地温室里的新鲜时蔬吸引市民前来采摘。

  早春三月,位于折桥镇大庄村的千亩农业基地里已是满目葱绿、生机勃勃。一大早,菜农们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回穿梭在大棚之间,忙着采摘和运送新鲜蔬菜。种植户马阿依莎早些年在内蒙古种植过蔬菜,她种植的芹菜鲜脆,西红柿爽口,好多城里人都利用周末时间慕名来她家的大棚里采摘。

在温室里采摘的种植户满脸的喜悦。

  “这个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设施蔬菜6700亩,高原夏菜6000亩,为周边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产业支撑,2020年当地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2万元。”折桥镇党委负责人说。

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村民。

  在临夏市凯琳鞋业有限公司的扶贫工厂一楼大厅的生产区,一台台缝纫机全速运转,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

  金春兰是临夏州凯琳鞋业的一位老员工,厂子刚建好她就来到这里上班。“我每月工资都在2500元以上,最多的时候能拿到3000多元,还能操上家里老人娃娃的心。”金春兰开心地说。

网络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在公司展销区,90后姑娘梁金霞正在做直播销售。梁金霞大学毕业后做过销售工作,当她得知家门口建的鞋厂需要销售人员时,毅然辞去之前的工作,回到了家乡。

  如今,凯琳鞋业扶贫工厂已解决当地176名村民的稳定就业问题,工人月平均工资达2500元。

  据介绍,截至目前,临夏市共建成33家扶贫车间,其中厦门援建的有27家,共解决各族群众1192人实现稳定就业。

既能购物又能观赏,临夏八坊牛文化产业园的经营模式深受游客欢迎。

  还不到中午,折桥镇折桥村一家叫茶香园的“农家乐”里已经陆续来了一些游客。这家“农家乐”的主人叫王斌,是干餐饮的行家里手,2001年开办了自己的“农家乐”。

甘肃清河源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火腿肠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农家乐”里的特色菜品深受游客欢迎。

  “去年在村镇领导的带领下,我专门去成都第一个‘农家乐’徐家大院参观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本土的就是特色的,老汤鸡是我们的招牌菜,虽然食材都是最常见的,但是味道有特点。 我们村的这条路算是走对了,乡亲们的好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王斌自信地说道。

享受健康回访的乡村老人幸福满满。

  目前,像王斌一样在折桥村开办的“农家乐”有100余家,从业人数近2000人。2019年,折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