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市

乘风破浪 致敬青春——临夏市高考首日见闻

 2021/06/08/ 10:33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赵淑娴

乘风破浪 致敬青春

——临夏市高考首日见闻

首场考试结束后,市一中考点的考生走出考场。记者 梁永吉 摄

  记者 赵淑娴

  数年寒窗苦读,今朝亮剑试锋。6月7日上午,2021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我州9743名考生走进考场,用12年所学为自己献上一份无悔的“成人礼”。高考是他们青春必经的驿站,也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奋力一搏。

  一大早,不少家长提前赶到临夏市一中考点专程送考,各部门也早早准备就绪,开启高考“护航模式”。当日,记者也加入到临夏市考生“赶考”的队伍中,感受今年的高考氛围。

  一座城市的高考助力

  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全社会助力高考的温情感动着考生家长,感动着每一位考生。

  7时30分,距开考还有一个半小时,临夏市一中考点门前已经拉好警戒线,安检人员“严阵以待”,一边疏导入校的考生,一边提醒考生带齐证件。

  考生们佩戴口罩,经过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核对准考证、身份证等安全检查后有序进入校内。“收好身份证和准考证,不着急,慢慢来!”负责检验的老师一边帮助考生刷身份证,一边安慰考生。

  在市一中考点东西两侧的十字路口,交警忙着疏导车辆,“高考前,我们专门制定了高考交通保障相关预案,确保考生按时到达指定考点。”正在执勤的交警告诉记者,高考期间,交警部门加强考场周边道路交通管理,适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为考生营造一个快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

  工地停工,汽车禁鸣,大家自觉为高考“让行”。

  记者走访考点周边,发现相比往日格外安静,考场周边的施工工地均按照环保等部门要求,停止作业。

  走进市一中考点,记者看到考点平面示意图、考场分布图等都以展板形式摆放在显眼位置。为使广大考生准确、高效地进入考场,由市一中8年级的66名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高考考生服务队,带领考生陆续入场。此外,考点内设有热水供应站、医疗救助站、测温人员休息站等站点,为考生们提供最暖心的支持、最有力的保障。

  不只交警和医务人员,教育、公安、城管、环卫、无线电、电力等部门工作人员也全身投入护考工作,为考生提供细致服务。

  “高考前,我们从考场的布置、消杀、防疫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对设备做到全部检修完毕。”临夏市教育局招生办主任马成国说。

  今年高考,临夏市神舟谊航、临夏道合、临夏州城投集团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临夏市河州4家出租车公司的225辆出租车,参与高考爱心送考,考生凭准考证即可免费乘车前往考场或返家。

  伴随着考生陆续进入考场,现场的巡特警队员和民警采取定点守护与流动巡逻的方式,维护现场秩序,严保考场安全,随时准备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考点周围不鸣笛、爱心助力高考车、志愿服务跟得上……这些温情的画面,勾画出临夏这座城市最美的高考印象。

  一位母亲的牵挂和希望

  上午8点整,在临夏市考点外,已经站满了考生和家长。

  “你放平心态,尽力就好,加油!”

  “妈妈,你放心,我会认真答题的。”女儿黄国芬抱了抱母亲邓女士,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

  母女俩用当下最流行的击拳方式相互加油以后,黄国芬走向考场,邓女士站在门外,一直看着女儿顺利通过考生通道,转身的一刹那,她的泪水夺眶而出。“还劝孩子别紧张呢,其实我比她还紧张。高三这一年,太不容易了。”

  采访中,记者得知高三一年,邓女士一直陪着女儿学习,照顾她的生活。6日晚上,她在手机上定了3个闹铃,在昏昏沉沉入睡前,脑海里一遍遍过的都是考试证件拿全了没有、第二天的早餐需要吃什么、计划好的时间是不是够用……

  “我女儿从小身体瘦弱,我很担心她在这样的大考中紧张、累着,我能做的就是多陪伴孩子,按时让她吃好穿好,督促她休息好,希望她在考试中不要生病,发挥出正常水平。”邓女士讲述着一个高考家庭的付出,朴实的言语间流露出对孩子满满的牵挂和希望。

  简短的鼓励、拥抱和嘱咐,目送孩子走进考场,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开始等待,这一切几乎是每一位家长模板式的动作,每一位家长的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

  每年“陪考大军”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考场外,记者看到,家长们扎堆一起看宣传单、看手表、聊聊天……家长们或激动或紧张、或焦虑或轻松,唯一不变的是对孩子们满满的关爱与期待。

  “政府组织得力,部门措施到位,考试各项服务保障很好。”采访中,家长纷纷点赞今年的高考保障工作。

  学子的考场,全城的“战役”。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不仅保障了高考的环境和秩序,也传递了临夏这座城市的爱心和正能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