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槐沟村——
小山村有好“钱”景
槐沟村农户的养殖大棚
记者 马霞
广河县官坊乡槐沟村村民马世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村子越来越美,生活也越来越好,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处理,水泥路四通八达,看书去农家书屋,健身去文化广场,看病到村卫生室……这就是幸福。”
村民马效武也一脸幸福地说:“我家一直养牛养羊,从2007年的1头牛、10只羊发展到现在的14头牛、110只羊,使我更有信心了,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我想‘钱’景一定会很好。”
实实在在的幸福,写在了村民们一张张笑脸上。
槐沟村位于广河县西南部,有347户、1851人。过去,村里的垃圾清运设施不全,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差,垃圾七零八落、房前屋后脏乱差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花有千姿百态,景有满目叠翠”……这是槐沟村群众共同的感触。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农家,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房井然排开,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着文明风尚……盛夏时节,走进槐沟村,一幅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按照设施配套标准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标准,2017年,总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启用,解决了村民活动没有场所的难题的同时,成为村里开展办公、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的综合阵地,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书记马启中告诉记者说。
阵地建起来,活动搞起来,作风硬起来,担子才能挑起来。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村“两委”以强化服务、整合资源为重点,着力打造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党建服务驿站,搭建起党员干部与村民的连心桥,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群众能力。
“我们不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每天至少有1名村干部在服务中心24小时值守,全天候服务,实现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马启中说。党群服务中心有人气、接地气,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是对幸福最接地气的解读。
宽敞的道路、成行的树木、整洁的环境、村道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漫步村内,一步一景,彰显着绿色新农村的别样魅力。
“咱们村这几年变化非常大。”“从前一下雨路就没法走,现在修了水泥路。”“村里的环境大改造,跟城里的小区比,没啥区别。”提起这些年槐沟村的变化,村民们连声赞叹。
近年来,槐沟村积极借助各级帮扶投入,结合自然风景,以马槐路为重点,加大风貌提升和绿化美化力度,使全村整体面貌显著提升。全面整修马槐路槐沟段6公里道路路肩,新修长35米、高4米的护坡1处,会车道2处,有力保障了通行能力。同时,成立村保洁队,负责垃圾清扫、道路管护、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午后,村里的健身广场上,村民打篮球、做运动,享受着惬意的时光。
“以前吃完饭,就是看电视、睡觉,现在有了广场,还配备了健身器材,我们老人们吃完饭就过来,聊聊天、健健身,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村民买忠祥喜滋滋地说。
环境好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心气更足了。槐沟村促进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马启中介绍说,近年来,村“两委”确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目前,全村牛存栏达986头、羊存栏1985只,养殖业收入占人均收入30%,实现稳定收入。创办槐沟富民牛羊饲料农民合作社,现存栏育肥羊600余只。2018年,引进基础母牛171头,产犊96头,该项目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应,为村里的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争取牛羊暖棚、以奖代补、创业贷款等项目鼓励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增加收入,牛羊养殖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主导产业。
“这几年,经过村庄规划建设、环境改造整治、产业培育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昔日破败的穷山村如今发生了美丽蝶变,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今后,我们还要在环境卫生、村民生活条件改善和产业发展上持续用力,让村民们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马启中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6月25日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石磊村——“牛银行”铺就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