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东乡县

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林家村——文化名村焕发新活力

 2021/08/03/ 10:20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赵好飞

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林家村——

文化名村焕发新活力

  记者 赵好飞

  一把闻名中外的青铜刀,一座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的村落……近日,记者走近东乡县东塬乡林家村,触摸光阴在历史中走过的痕迹,感受乡风文明吹拂下的美丽新农村,每一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提起林家村就不得不提林家遗址。林家遗址发掘于上世纪70年代,在此出土的一件铜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器,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刀”。2006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后,经过镌刻着“林家遗址”的标识牌,记者拾级而上,到达遗址高台远眺,先祖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已被掩盖在葱葱郁郁的草木之下,大夏河静静地流淌……

  “祖辈们非常有智慧,我们站的这个位置是高台,离河不远,容易取水,而台地又易于躲避洪水。林家村拥有着这么好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它,让更多人知道林家遗址的价值。”林家村包村工作组组长林俊介绍道。相传有几百年历史的“不老榆”古榆树,河兰驿道残存遗迹林家古道,有凄美动人古老传说的凤栖泉……一段段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一处处历史悠久的古迹,都是林家村宝贵的精神财富。林家村除了对林家遗址进行悉心保护之外,还深挖村落传统文化,让其凸显特色。

  “以前有个书生赶考,到了榆树下的客栈,生了重病,他的盘缠花光还不见好。我们的先祖怜悯他,供他吃饭、住宿、看病,病好了还给他路费去赶考。后来,书生考中举人回来想要重谢,被林家先祖婉拒了……”村子大树底下,总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乘凉时给孙辈们讲述“不老榆”的传说故事。

  “这棵‘不老榆’是我们林家先祖乐善好施的象征,是林家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寄托,也是林家村悠久历史的见证。今年,我们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施肥、灭菌、修剪、排除安全隐患等,‘不老榆’也重新焕发了生机。下一步,我们会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绘制文化墙、砖雕,新建入口牌坊、小游园等。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让村民在休闲时就能与村子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真正将传统文化记忆融入新时代、新生活。”林俊说。

  如果说林家遗址、“不老榆”、林家古道、凤栖泉这些是林家村底蕴十足的“内在美”,那么花团锦簇的花园、干净整洁的巷道、团结和谐的群众则是它的“外在美”。

  今年,林家村继续加大力度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土墙改造、大门改造、围墙粉刷、打造样板间等基础设施改造正在进行,污水管网与天然气管道按计划同步有序铺设。

  采访中,记者碰到正在闲聊的村民陈永莲和张凤英,提及近年来林家村的变化,她们开心地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乱堆乱放的垃圾多,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不高,垃圾都是随手丢。现在,村子这么干净漂亮,我们在路上丢垃圾都觉得丢人,看到垃圾也会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环境好了,心情也跟着好了。晚饭后,我们一帮姐妹就去文化广场跳舞,前段时间我们还参加了乡上的文艺汇演。我儿子在临夏市买了楼房,叫我去住,我跟他说我们不但吃的蔬菜新鲜,天然气也马上接通了,而且与我一起聊天、跳舞的是几十年的姐妹,村里的日子要比城里还舒心!”

  今年,林家村还新建了“村民之家”。在这里,村委会定期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理发、交流谈心等服务,村民闲暇之余也聚此下棋、看书、举办小型文娱活动。“村民之家”举办的各种活动,既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又增加了邻里之间的情感,同时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山环水绕,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环境整洁,文体设施完善。林家村焕发新活力,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