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市

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折桥村——于繁华中寻一处心灵栖息地

 2021/09/14/ 14:58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赵好飞

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折桥村——

于繁华中寻一处心灵栖息地

  记者 赵好飞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若想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放松休憩,围坐谈心,感受一次宁静朴实的乡野生活,不妨趁着秋光正好,从临夏市内出发,一路向东,前往折桥镇折桥村。

  折桥村因桥得名,折桥在历史上是河州(临夏)经东乡通往金城(兰州)的官道要津,大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过,为便于联通大夏河两岸,明代在大夏河上修建有木桥,名之折桥。近年来,折桥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加强产业融合,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扩大乡村旅游消费,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临夏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走进折桥村村委会办公室,一面奖牌墙引人注目,这些荣誉背后便是折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绩。

  提起折桥村,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河州美食第一村”。以爆炒草鸡为基础菜品,配以“四大名菜”(干锅土豆、肉末粉条、酸辣白菜、虎皮辣子),及撒饭、搅团、浆水面等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烹任做法以东乡族传统做法为主,适当借鉴现代烹饪技术,使菜品色香味俱佳……

  “我们姐妹几个是从兰州过来的,朋友说到临夏市一定要到折桥湾尝尝特色爆炒草鸡。吃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鸡肉肥而不腻,满口留香,配上盖碗茶真是人间美味。”游客张兰英来之前作了功课,尝美食后打算去盖碗巷、花卉博览园等地“打卡”。

  自折桥村开办第一家农家乐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其农家乐产业已初具规模,不仅打响了“折桥湾爆炒草鸡”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临夏市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更为折桥村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的门路。现如今,已发展农家乐130余家,从事农家乐服务行业约1300人,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000人,年营业额达5000余万元,纯收入达2000余万元,户均增收10-20万元以上。

  农家乐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就越强大。产业发展不仅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扮靓村庄颜值,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该村完成折桥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工程,对全长1.6公里的折塔路沿线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大改造、大提升。“为缓解游客停车难问题,我们修建了一座占地25亩的大型生态停车场,全面提升了折桥村乡村旅游基础条件。今年,我们流转土地150亩,建成了河州‘花之约’田园花海综合体,进一步打响了‘魅力折桥湾’旅游品牌。”折桥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副站长李鸿明说。

  如果说农村硬件设施提升和完善,使乡村有了“面子”,那么弘扬文明新风、留住乡村的“魂”,才是使乡村美到“里子”的关键。

  折桥之美,美在美食、美景,更美在群众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没有好的村风民风,就很难造就好的环境。要让村民真正生活幸福,就要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我们通过文化广场、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普及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意义。现在,我们村邻里团结和睦,大家想得都是劲往一处使,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折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马鸿元介绍说。

  离开折桥村时,已临近日暮。一座座民俗风情院落在夕阳余晖映衬下格外祥和,古色院墙、青瓦木窗、亭台几座,山野田间,秀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宁静的山村宛如一幅绝妙的水墨画,呈现出一片岁月静好之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