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新闻

建设乡村振兴的希望临夏

 2021/12/22/ 15:45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乔栋明

建设乡村振兴的希望临夏

  记者 乔栋明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21年2月25日这一天,必将是临夏人民永远铭记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自此,全州8县市全部摘帽,56.3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临夏各族人民历史性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昂首阔步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自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后,我州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战略目标,主动适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场新时代的乡村巨变悄然发生。

  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临夏县北塬镇打造集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塬上文化”品牌,打响叫亮了“品味临夏入八坊,一览河州在北塬”的旅游品牌。百益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亲子采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绝佳生态休闲之地,为周边游客提供了周末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这只是我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乐享宜居生活环境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规划要先行。州上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引领性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按照国家和省上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部署要求,对照3个方面23项指标,按期高标准完成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创建任务,加快州县两级示范创建,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州上按照“优种优产提质效、集约发展扩规模、产销对接打市场”的思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国有企业,扶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生产加工、管理模式、“双线”销售等实现变革,提高“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产业发展效益,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家禽养殖等林下经济。争创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至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先进装备集成推广应用。拓展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业态模式,推动扶贫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转型,做好农业“接二连三”大文章。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十四五”期间,全州将持续打好职业技能培训攻坚战,培养更多产业工人、店主老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建好用好产学研基地,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我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建设村史家珍馆、乡愁记忆馆、农耕文化展示馆等文化阵地,创造更多乡村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州上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加大乡村风貌改造力度。加快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加强村落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性利用,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党建是固本之举。全面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接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建强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民知情大会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乡村振兴,改革是重要法宝。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人饮工程、乡村道路和公共设施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乡村产权抵押担保,激活农村资源资产,为农村发展开新路、赋动能。

  如今,放眼全州各地,一个个景点化、休闲化、产业化的美丽乡村点缀在河州大地的版图上,就像是一颗颗明珠,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实现了由“点状秀美”向“全域富美”的深化拓展。我州不断深耕希望沃野,一个高颜值、高品质的乡村大花园不仅盛下乡愁、拢住人心,更让美丽经济、富裕生活在这里发扬光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