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
临夏县 彩礼“瘦身”风气新 移风易俗结硕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通讯员 崔皎
“听了镇村干部的话,我儿子结婚时彩礼控制在合理区间,没给家里添负担,小两口日子过得踏实。”临夏县尹集镇大滩村村民何英莲的心声,道出了当地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真切认同。
近年来,临夏县以破解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群众参与,让文明新风浸润城乡。何英莲家的婚事,正是移风易俗成效的生动缩影。
在临夏县尹集镇街道上,志愿者悬挂横幅、发放传单,为过往群众讲解政策。同时,尹集镇大滩村小广场上,“小板凳宣讲会”开得火热,干部与村民围坐谈心,用家常话讲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要求,细数铺张浪费的危害。这种“零距离”沟通,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针对群众婚丧事宜的实际需求,临夏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推送倡议书、典型案例等内容25篇、短视频60余条,覆盖25.8万人次;线下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驻村工作队深入10.5万群众家中,开展主题宣讲75场次,用身边事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婚恋观与消费观。
尹集镇新发村的《治理高额彩礼村规民约》,成为临夏县首个可复制的“样板”。以此为起点,临夏县225个村(社区)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由老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组成的理事会,全程参与婚丧事宜筹备监督,从源头遏制攀比之风。
临夏县还将移风易俗融入村民自治,通过评选“文明村镇”“好婆婆”“致富带头人”等18类先进典型,制作“红黑榜”,挖掘宣传“零彩礼”家庭故事,让“诚孝俭勤和”的新风尚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乡村文化广场的特色文化墙、常态化的道德讲堂、接地气的文艺汇演,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风尚愈发浓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09日【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全国通办”后首个七夕 兰州新区结婚登记远超去年
- 2025年08月22日【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兰州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打出“组合拳”推动婚俗改革见实效
- 2025年08月15日【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移风易俗“草脉模式”:党员带头降彩礼 产业固本育新风
- 2025年08月12日【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临洮:深化移风易俗 倡导婚嫁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