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临夏市

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文明新村正迎面走来

 2020/12/28/ 16:45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马琼洁

慈王村:文明新村正迎面走来

  记者 马琼洁

  迎着冬日的暖阳,来到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大爷大妈们高兴地聊着天,孩子们在文化广场上愉快地玩耍,整洁的农家院落依次排列……村民们都说现在的生活和城市里没什么两样。

  慈王村位于临夏市东北郊区,距市区2公里。近年来,为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慈王村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今年11月,慈王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现在村里人的业余生活很丰富,不文明行为已经基本不见了,大家聊天谈论的话题都是谁家今年收入又多了,谁家打工挣钱了,都忙着想致富办法,没有空想别的。”村民慈富有笑呵呵地说。

  在慈王村主干道两旁,制做了精美的文化墙,不仅美化了村庄,也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标杆,时时刻刻浸润在正能量中。干净的乡村公路连通村里村外,投资290万元,建成的占地5666平米的文化广场配备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及农家书屋等附属设施,已成为村民日常休闲阅读、活动健身的场所。以文化广场为主阵地,慈王村大力宣传“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组建了村文艺队,利用重大节庆、农闲时节,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营造出了风清气正、健康文明的农村文明新风尚。

  该村自2016年获评州级文明村、2018年获评省级文明村以来,以“八个一”示范工程创建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最美家庭等各类评选及“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主题教育活动,并通过设立好人榜,宣传好人好事,进一步推动全村形成了向上向善的价值导向。

  针对脱贫摘帽后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的问题,折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市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的大好时机,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在慈王村建成了占地40亩,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科普研学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慈王农耕体验园,掀起了市内亲子游、研学游、体验游的热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认领农耕种植地块,带着孩子体验农耕生活,学习和了解农耕知识,感受田园文化,成为临夏市乡村旅游新地标。

  昔日的废弃砖厂,如今摇身变成“金色田园”。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传统种植优势,坚持“变废为宝”,对原有废弃砖厂进行资源盘活,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和旅游项目,牵头实施慈王农庄项目,成立临夏市金色慈王田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150户建档立卡户为社员,让城市居民以200元—400元价格认领地块,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通过农庄的运营和带动,周边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新开设农家乐5个,新开葫芦雕刻工坊1个,附近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增加年销售收益近40万元,就地解决贫困群众就业20余人。

  2020年投资470万元实施慈王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发展等问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同时,慈王村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推广“米改菜”,为38户贫困户搭建钢架拱棚38.5亩,实施“米改花”310亩,待油菜收割后引导群众种植高原夏菜180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组织186名群众参加了种养殖、家政服务、牛肉拉面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拓宽了群众的就业门路。深入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厦门方面投资39万元,硬化道路3545平方米,为11户贫困户每户注资1万元入股分红。

  慈王村党支部书记张彩霞告诉记者:“全村上下正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力争把慈王村建设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村庄,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如今,慈王村群众生活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致富路上也越来越有奔头。一个崭新、文明、向上的文明新村正迎面走来。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