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临夏  >  积石山

“庭院经济”让群众多条增收路

 2021/09/01/ 08:47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马麒 马瑞鹏

“庭院经济”让群众多条增收路

  记者 马麒 马瑞鹏

  初秋的积石山县石塬镇肖红坪村,显现出一种别样的美。群众在房前屋后建起的一个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内,整齐摆放的香菇菌棒已冒头的香菇,让人欣喜。

  今年以来,石塬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自然资源和产业现状,立足实际,按照“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发展庭院经济分户种植食用菌。

  在肖红坪村,部分村民在家庭院内、房前屋后空闲地搭建温棚,种植香菇。“我们专门挑选了100户留守妇女和老人居多的家庭,从县农业农村局申请资金,给每户补助3000元,指导他们搭棚、设架、放置菌棒等,促进村民再就业。”村党支部书记樊学春说。

  刚开始,许多村民都没接触过香菇,种植成效不太理想。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州农科院派出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技术人员进入香菇大棚,挨个检查,现场给予指导,并给村上列出问题清单,村上照着清单改正,这样一来种植效果特别好。”樊学春说。

  通过及时、精准的技术指导,村民们尝试种植的香菇喜获丰收,村里又统一收购,为村民上了一道“保险阀”,让他们可以不愁销路放心种植。

  村民何忠海是“庭院经济”的受益者之一。50多岁的他外出务工力不从心,得知村里要免费搭建香菇种植大棚时便积极报名。眼下,何忠海种植的香菇长势好,从4月至今,已经卖出了500多斤,收益2000多元。

  一家一户的庭院,面积不大,但如果发挥好作用,就能够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樊学春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菌棒能产出1斤半香菇,每斤收购价是5元,要是种出品质最好的“花菇”,每斤可以卖到30元……比种植普通农作物的经济效益高很多。

  如今,肖红坪村立足实际,积极引导村民整合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发展“庭院经济”,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