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华:在“花儿”的传承路上奋斗不息
马永华正在为学员授课
2021年8月,马永华与来临的港澳台大学生学习交流“花儿”艺术。
裴娇丽
退休后的马永华老师,本该在家里乐享天伦,和老伴一起养养花、带带孙子……但是马老师从退休的那天起,干起了比上班时还要忙碌的工作,担起“花儿”传承的重任。采访在他的工作室中进行,只见墙上挂着一幅帅气的“花儿”歌手照片,定睛看去,才发现这就是马老师。马老师说这是三十年前的照片,他一边安排布置“花儿”汇报演出的各项事宜,一边接受笔者的采访。
初见马老师是在州民协年会上,他一头卷发,深邃的眼眸清澈如水,大家都调侃说他是老帅哥,马老师比较健谈、也很幽默,如今能有机会采访他,真是特别开心。
马老师出生在东乡县,在东乡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会说话就会漫“花儿”。因为会漫“花儿”,他在1976年被选到东乡文工队工作,之后经过不断学习舞蹈、唱功等,慢慢走向“花儿”演唱的专业化道路。1987年,马老师在北京录制了一盘中国西部乡村歌曲《傻女婿》的磁带,其实唱的就是河州“花儿”;2000年,在央视《56个民族56个祝福》春晚上他演唱了“花儿”二牡丹令《毛毛细雨里捉蚂蚱》;2006年,在北京电视台春晚《真情北京》演唱了“花儿”。“花儿”带给马老师的不仅是乐趣,还有沉甸甸的重任——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临夏 在河之州,既然叫花儿临夏,那么‘花儿’应该唱响临夏大地,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唱‘花儿’的群体还是不多,而且大部分喜欢‘花儿’的唱家,技艺还需要提高。”面对这些问题,马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2000年6月,临夏州文化馆“花儿”传承培训基地揭牌,邀请著名“花儿”歌手、国家二级演员马永华担任辅导老师。“花儿”传承培训基地为喜爱“花儿”艺术的歌手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马老师主要为学员们讲述音乐基础知识、“花儿”演唱技巧、钢琴演奏等课程,“成立培训基地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外界推广我们临夏的‘花儿’,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发现人才。”马老师说。
至今,培训基地已有230位“花儿”爱好者,包括唱家、“花儿”研究者、“花儿”词曲创作者等。“每当看到‘花儿’歌手由衷地热爱、坚持唱‘花儿’,我就特别开心,他们对‘花儿’那种独特的情怀时常会感染我,给我更大的力量投入到‘花儿’传承工作中。”马老师一直在做这项他喜欢的工作,虽然有时开销没着落,还是想尽办法坚持下来,他深深体会到“花儿”歌手的不容易,哪里有比赛,哪里需要“花儿”歌手,他都会介绍给培训基地的学员。“我们要传承好民族文化,很多文化需要抢救保护和挖掘,传承临夏‘花儿’是我的梦想,更是我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一位河州“花儿”爱好者的心声,这也是河州“花儿”为什么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消亡的原因。
临夏是“花儿”的发源地之一,更是原生态“花儿”的采集地、传承地。“原生态‘花儿’是我们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在原始基础上再加工,使传统民歌和现代音乐相结合,让河州‘花儿’走得更远。”谈到花儿的传承和发展,马老师如是说。
有人这样称赞马永华老师:
无私奉献的马永华,
非遗上给哈的劲大。
各民族徒弟遍天下,
“花儿”界里掀起浪花。
“花儿”在临夏有浓厚的群众基础,正是有许多像马老师一样热爱“花儿”胜过一切的有情怀的临夏人,才使临夏“花儿”绽放异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1月19日积石山县麻坝村:村靓家美人幸福
- 2022年01月18日临夏市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集中“充电”
- 2022年01月18日州市2022年春运工作正式启动
- 2022年01月18日临夏州召开信访维稳暨重信重访化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