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实践中,全州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的谆谆告诫,通过拼搏奋斗和不懈努力,不仅实现了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城乡发展日新月异、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干群精神空前振奋的“临夏之变”,也走出了一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后发赶超、转化优势弯道超车的“临夏之路”。
尽锐出战:
攻克最后贫困壁垒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历史的昭示如此,今天的探索莫不如是。
东乡县、临夏县脱贫摘帽难度最大,是我州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的最后堡垒。这两个最后的“硬骨头”如何啃?最后的贫困壁垒如何攻?
挂牌督战——只有实行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才能找准薄弱环节、把握重点任务,用力疏堵点、着力解难点,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认识到位,事半功倍。州上全面推行领导包村制度,对最后脱贫摘帽的东乡县、临夏县贫困发生率在5%到10%的38个村实行州级领导、州县单位包抓、县为主体作战,集中精力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产业培育等方面的短板问题,高质量完成扫尾清零工作,提高了脱贫工作的质量和成色。
东乡县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严酷,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90%的山区不适宜人类生存,有人曾用“大山开会的地方”“地球裸露的肋骨”“渴死麻雀滚死蛇”来形容东乡的贫瘠。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省州县乡村五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集中一切力量、精力、资源向东乡倾斜,全力攻克最难啃的“硬骨头”。
州上专门制定出台《关于推动东乡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实施意见》,抽调600多名干部、560名干警在东乡县开展全覆盖核查摸排,一个一个补短板、一项一项抓落实。选派500名州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脱离原单位到县驻村开展工作,确保东乡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为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提出建设沿河、沿川、沿库、沿路四个经济带,引导艰苦山区群众下山入川、出山进城,创造了“达板模式、达板标准、达板速度”,为东乡民族永续发展打牢了基础。
临夏县是我州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为此,州委从州直单位抽调干部下沉到村户,实施精准脱贫“硬战术”。
临夏县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脱贫靠产业、产业靠覆盖、覆盖要达标、达标出效益”的思路,大力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养殖业达标提升、拉面经济扩面增效等工程,构建了“八大”特色产业主导、“五小”产业补充的产业发展体系,打好“组合拳”,解决了“靠什么”脱贫的问题。如今,随着北塬片一车车高原夏菜运往厦门、福州等地,实现了“一亩菜十亩粮”效益,迈出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
一路奋战,一路凯歌。2017年,临夏市率先脱贫摘帽;2019年,广河、积石山、和政、永靖、康乐5个县脱贫摘帽。伴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冲锋号角,我州各县市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紧盯脱贫目标任务,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围绕“精准”这一根本,在“精”字上寻良方,在“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破难题,在“细”字上下工夫,专项扶贫压茬推进,行业扶贫合力推动,社会扶贫全力跟进,各类资源集聚脱贫攻坚,让一个个昔日的贫困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一个个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蹄疾步稳:
大开发大建设生动局面形成
告别绝对贫困,临夏人在新时代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按照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州上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临夏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趋势及影响,深刻分析临夏各领域的短板弱项和面临的机遇,抢抓政策叠加机遇、重大平台机遇、产业承接机遇、开放开发机遇、认同支持机遇,深谋远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逆势走强。全州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被省政府先后授予 “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奖”“2019年度省长金融奖”。
在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伟大进程中,全州上下按照州委的安排部署,抢抓叠加汇集的政策机遇,上争支持、外引投资、内挖潜力,以超常力度和举措谋划推进重大项目,以项目的大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建设中创造了“临夏速度”。不遗余力争取实施项目,一大批交通、商贸、农业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为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总投资达68.5亿元的安临一级公路从谋划争取到开工建设,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兰临合铁路可研报告已经批复,临夏机场有了突破性进展,临夏州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水源置换工程(引洮济夏)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兰永临高速、临康广高速、永大高速、永广高速等6个项目纳入全省“两纵两横一枢纽”交通项目实施方案,即将逐步开工建设。目前,我州在库的专项债券项目达到698个、总投资2844亿元,新增中央投资项目383个、总投资263亿元。全州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78个、总投资1173.3亿元。
——在招商引资中刷新了“临夏纪录”。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数次赴广东、北京、山西、河南、陕西、福建等地,拜访重点招商企业,对接洽谈项目合作,促成了一批项目成功签约和落地,全州共引进招商项目140个、总投资达296.3亿元。先后引进甘肃鑫国源皮业制品有限公司、绿谷灯饰产业园、集和兴产业园、绿百合公司、方大丽明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作出了示范。甘肃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产品下线,广通国泰科技有限公司在广河县落户,实现了装备制造业零的突破。科司特公司在康乐落户,标志着我州有了电子制造工业。
——在文旅首位产业中做出了“临夏特色”。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成为我州首个、全省第六个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普乐方五色谷主题乐园、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黄河三峡大旅游区等项目的落地,为文旅产业发展增添了靓丽名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优化服务中营造了“临夏环境”。鲜明提出把临夏打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措施,成立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指导企业完善现代管理和财务运行制度。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本地放贷规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做大做强。同时,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选派青年企业家到清华、北大、长江商学院、博研商学院等知名院校学习深造,推动实现从老板到企业家的蜕变,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如今的临夏已成为各地客商青睐信任、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综合施策:
打出群众稳定增收的“组合拳”
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不足问题,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是主攻方向。脱贫路上,临夏走的每一步都来之不易。
州上着眼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上档升级,立足独特自然条件,打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动员全州上下对传统种植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生产工具,以及小农意识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近三年先后投入产业奖补资金27.59亿元,扶持11.96万户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2.54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培育壮大“牛羊菜果薯药菌”七大特色产业,配套跟进技术培训、农机服务和农业保险,2020年种植高原夏菜、啤特果、赤松茸、香菇、百合等“特中特”产品88万亩,让昔日的低产田变成高产田、“草包地”变成“金土地”。坚持千家万户养殖与规模养殖相结合,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引强入临、借助央企力量等方式,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培育形成了牛羊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皮革毛纺、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等产业集群,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著提升,探索走出了“育、养、销、肥、种”一体循环发展路子。目前,全州牛、羊、猪等大牲畜存栏分别达到55.11万头、346.25万只、35.14万头。农民专业合作社4747家,入社农户9.7万户、带动17.6万户;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1家,带动农户8.44万户。
临夏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富集,是一个“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旅游首位产业,让其发挥出最大效力,一直是州上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州上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先后编制完成了《临夏州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0年)》及配套的《临夏州全域旅游三年行动方案》《临夏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力促“旅游品牌创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发展质量”三大提升,打造的八坊十三巷、松鸣岩冰雪小镇、积石山县石塬乡田园综合体、临夏县北塬镇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等诸多特色风貌区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势头。
劳务产业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州上鲜明提出“用3~4年时间将全州所有农村劳动力培训一遍”的目标,根据每个劳动力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包括务工意愿、实际需求、对接市场、动态更新的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库,大规模、全覆盖开展精准化的技能培训,通过群众“下单”、职校“上菜”、政府“埋单”的方式,2019年以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14.65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4.03万人次,群众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特别是着眼降低疫情影响,实施了农民工返岗复工专项行动,开展“门到门、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认真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措施,2020年输转劳动力55.86万人、创收130.39亿元,其中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达到25.82万人,比上年增加5.9万人。
“以前向丈夫要个零花钱还要看脸色,现在自己挣钱自己花,而且家里的生活费用都由我承担,在家里的地位比以前高多了。”广河县大庄村妇女马米乃说道。 针对易地搬迁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体就业问题,州上大力扶持发展扶贫车间,通过企业帮建、厦门援建等方式建成扶贫车间340家,吸纳就业15561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通过扶贫车间的带动,让贫困群众特别是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不仅做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结束了“白天围着锅台转、晚上围着孩子转”的传统生活方式,而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地位,学文化、强技能、提素质,实现了从家庭妇女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蜕变。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工业滞后一直是我州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为此,我州牢固树立“无工不强”的思想,高站位谋划、实举措推进,充分发挥政策集成、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用地用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业初具规模,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配件等领域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性进展,皮革城、灯饰城、电商城、箱包城等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州上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产业上,下大气力构建多元化的富民产业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多方开辟融资渠道,去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22亿元、扶贫小额贷款7.27亿元,充分激发创业热情。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光伏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形成了大小结合、多点发力的富民产业格局。
脱贫攻坚,彪炳史册!人间奇迹,感天动地!伟大的事业值得铭记,历史的时刻已然到来。摆脱贫困,已经成为写在临夏大地上的当代史。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临夏人正迎着朝阳,唱着新时代的“花儿”,开始新的征途。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2月26日临夏州政府机关干部收听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 2021年02月26日临夏州组织收听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 2021年02月26日临夏州委机关干部收听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 2021年02月26日临夏州政协机关干部收听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